[发明专利]列车及其漏电的检测方法、整车控制器和牵引控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7943.3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0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应健;王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45 | 分类号: | G01R19/145;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及其 漏电 检测 方法 整车 控制器 牵引 控制 单元 | ||
本申请提出一种列车及其漏电的检测方法、整车控制器和牵引控制单元,其中,方法包括:识别所述列车发生漏电;控制每节车厢中的牵引控制单元对自身所在车厢进行高压断电隔离;依次向所述每节车厢中的牵引控制单元发送漏电检测信号,以使所述牵引控制单元对自身所在车厢进行漏电检测;针对所述每节车厢,识别是否接收到所述牵引控制单元发送的漏电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漏电信号时再次对该节车厢进行高压断电隔离,以实现对漏电车厢的定位,提高维修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及其漏电的检测方法、整车控制器和牵引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为了对列车进行漏电检测,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接地网与直流牵引系统的负极之间接入导流电阻的方式,以在直流牵引系统发生正极对地短路或绝缘降低的故障时,能够检测出漏电流。但是,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定漏电位置,影响维修或救援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列车漏电的检测方法,以实现对漏电车厢的定位,提高维修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另一种列车漏电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整车控制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牵引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列车漏电的检测方法,包括:识别所述列车发生漏电;控制每节车厢中的牵引控制单元对自身所在车厢进行高压断电隔离;依次向所述每节车厢中的牵引控制单元发送漏电检测信号,以使所述牵引控制单元对自身所在车厢进行漏电检测;针对所述每节车厢,识别是否接收到所述牵引控制单元发送的漏电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漏电信号时再次对该节车厢进行高压断电隔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识别所述列车发生漏电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漏电信号;识别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供电线路漏电信号;如果接收到所述供电线路漏电信号,则确定供电线路发生漏电;如果未接收到所述供电线路漏电信号,则确定列车发生漏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识别所述列车发生漏电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漏电信号;识别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列车漏电信号;如果接收到所述列车漏电信号,则确定列车发生漏电;如果未接收到所述列车漏电信号,则确定供电线路发生漏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依次向所述每节车厢中的牵引控制单元发送漏电检测信号,以使所述牵引控制单元对所述自身所在车厢进行漏电检测,还包括:向所述牵引控制单元发送闭合所述负极继电器的指示信息;判断第三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牵引控制单元发送的漏电信号;如果是,则确定该节车厢发生漏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在针对每节车厢进行漏电检测之后,获取所述列车当前的剩余动力,并在所述剩余动力满足列车继续运行所需动力时,向未发生漏电的车厢中的牵引控制单元发送上电信号,以控制未漏电的车厢上电运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漏电的检测方法,能够在识别列车发生漏电之后,通过依次对每节车厢进行漏电检测,能够准确的确定出发生漏电的车厢,并根据漏电检测结果对发生漏电的车厢进行高压断电隔离,以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时,在动力充足的情况下,保持列车正常运行,降低了列车出现停运和晚点的概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列车漏电的检测方法,包括:接收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漏电检测信号;根据所述漏电检测信号对自身所在车厢进行漏电检测,并在检测到当前车厢发生漏电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漏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