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封用耐低温高弹性聚氨酯配方及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8023.3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8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仲建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唯万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32;C08G18/12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廖银洪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弹性聚氨酯 耐低温 密封 聚己内酯多元醇 聚四氢呋喃 配方 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 对苯二异氰酸酯 耐低温性能 制备工艺 注塑加工 丁二醇 高弹性 抗氧剂 重量份 老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用耐低温高弹性聚氨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对苯二异氰酸酯10~25份、聚四氢呋喃20~40份、聚己内酯多元醇20~40份、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4~8份、1,4‑丁二醇10~20份、抗氧剂1~3份、填料2~4份;所述聚四氢呋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2000;所述聚己内酯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2200。本发明制得的密封用耐低温高弹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和高弹性,且扩大了使用温度范围,不容易热老化、可进行注塑加工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用耐低温高弹性聚氨酯配方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聚氨酯,是在大分子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合物称为聚氨基甲酸酯。聚酯型是以二异氰酸酯和端羟基聚酯为原料制备的聚氨酯。聚醚型聚氨酯是以二异氰酸酯和端羟基聚醚为原料制备的聚氨酯。按照异氰酸酯分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TODI) 等等。MDI体系原料可得性强,生产加工成熟,制品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广泛。 TODI体系受原料及配方的限制,只有个别国家采用此体系作聚氨酯弹性体。 PPDI体系对加工工艺及设备要求较高,制品不易成型,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但是此种材料做出来的聚氨酯弹性高,热动态性能好,耐温性强。聚氨酯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所以其具有广泛的用途。
聚氨酯的性能及应用:由于聚氨酯大分子中含有的基团都是强极性基团,而且大分子中还含有聚醚或聚酯柔性链段,使得聚氨酯具有以下特点:
①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氧化稳定性;
②具有较高的柔曲性和回弹性;
③具有优良的耐油性、耐溶剂性、耐水性和耐火性。
由于聚氨酯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所以其具有广泛的用途。
聚氨酯主要用作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涂料、聚氨酯粘合剂、聚氨酯橡胶(弹性体)和聚氨酯纤维等。此外,聚氨酯还用于土建、地址钻探,采矿和石油工程中,起堵水、稳固建筑物或路基的作用;作为铺面材料,用于运动场的跑道、建筑物的室内地板等。
其中,聚氨酯作为密封材料,如聚氨酯密封胶、聚氨酯密封胶垫(聚氨酯密封圈)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聚氨酯密封圈具有耐磨、油、酸碱、臭氧、老化、低温、撕裂、冲击等特点,聚氨酯密封圈负载支撑容量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浇注型密封圈耐油、耐水解、耐磨、强度高,适用于高压油设备、起重设备、锻压机床、大型水压设备等。
目前所使用的陶瓷煲还存在以下问题:
聚醚型普通聚氨酯材料使用温度:-45~90℃,弹性55%;聚醚型高回弹聚氨酯材料使用温度:-50~100℃,弹性73%;聚己内酯型普通聚氨酯材料使用温度:-30~110℃,弹性40%;聚己内酯型高回弹聚氨酯材料使用温度:-35~120℃,弹性66%;以上4中聚氨酯材料的要么弹性差,要么无法做到兼顾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和弹性。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密封用PPDI型耐低温高弹性聚氨酯配方及制备工艺,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用耐低温高弹性聚氨酯配方及制备工艺。本发明制得的密封用耐低温高弹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和高弹性,且扩大了使用温度范围,不容易热老化、可进行注塑加工等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密封用耐低温高弹性聚氨酯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聚四氢呋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2000;所述聚己内酯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2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唯万密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唯万密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8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