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电路切筋成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8227.7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祥;李荣宝;彭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朗诚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02 | 分类号: | B21D28/02;B21D35/00;B21D43/02;B21C51/00;B21D5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筋装置 切筋 步进送料装置 成型 分离装置 输送装置 冲切 成型设备 供料装置 集成电路 冲切设备 电路封装 电器元件 承载台 承载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冲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集成电路切筋成型设备,包括承载台和分别设于承载台上的供料装置、输送装置、步进送料装置、切筋装置以及成型分离装置,输送装置用于将供料装置提供的工件传送到步进送料装置,步进送料装置用于将输送装置移动的工件传送到切筋装置和成型分离装置,切筋装置用于将工件进行切筋,成型分离装置用于将经过切筋装置切筋后的工件进行成型分离。本发明可以满足当今尺寸越来越大,电器元件排列密度越来越高的电路封装框架的冲切需求,而且本发明具有冲切效率高和冲切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集成电路切筋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封装框架越来越大,电路排列密度越来越高,单个模具中集成全部冲切工位的设备已不能胜任冲切要求了,因此很多厂家选择将模具尺寸加大近一倍,但是加大模具将直接导致模具冲切时的运动惯量剧增,进而导致动力和动力机构庞大,造成成本高启却效率低下;同时加大模具将导致位于模具左右两边用来传送料片的两组滚轮的间距加大,容易造成传送不稳定甚至出现间距大于料片长度而无法传送的情况。因此增加模具尺寸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有必要去研究一种更加合适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切筋成型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电路切筋成型设备,包括承载台和分别设于承载台上的供料装置、输送装置、步进送料装置、切筋装置以及成型分离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供料装置提供的工件传送到步进送料装置,所述步进送料装置用于将输送装置移动的工件传送到切筋装置和成型分离装置,所述切筋装置用于将工件进行切筋,所述成型分离装置用于将经过切筋装置切筋后的工件进行成型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储料仓、上料机构以及抓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工件从储料仓取出,所述抓料机构用于将上料机构提取的工件抓取到输送装置上。
作为优选,所述步进送料装置包括设于承载台上的承载板、凹设于承载板的滑槽、设于承载板上的插块以及驱动插块在滑槽中来回以及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承载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承载台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承载板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切筋装置包括第一机架、传动带、设于第一机架上的动力马达组件、通过传动带与动力马达组件联动的传动轮、与传动轮同轴设置的偏心轮、通过偏心轮驱动而上下运动的驱动杆以及设于驱动杆下端的冲切头。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分离装置包括第二机架、设于第二机架上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一丝杆、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并与第二机架滑动配合的第一螺母、装设于第一螺母的第一气缸以及与第一气缸驱动连接的气动夹爪。
作为优选,所述抓料机构包括第三机架、设于第三机架上的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的第二丝杆、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并与第三机架滑动设置的第二螺母、装设于第二螺母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二气缸驱动连接的连接板、设于连接板底部的双向气缸以及与双向气缸驱动连接的两个夹块。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台上还设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安装块、转动轮、两个连接件以及两个夹紧块,所述安装块设于承载台上,所述第三电机与转动轮驱动连接,两个夹紧块均与安装块滑动连接,每个连接件的一端均与转动轮转动连接,每个连接件的另一端均与夹紧块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机架设有视觉检测系统,所述视觉检测系统包括设于机架的工业相机和设于工业相机下方的光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用于检测工件的冲切位置的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朗诚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朗诚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8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径向高频振动式空化微塑性成形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钣金加工用自动落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