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压硅堆的系统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1965.7 | 申请日: | 201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9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宇清;彭忆愉;熊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东城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严超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端 输出端电连接 硅堆 六层PCB板 系统结构 新型高压 第三层 第一层 输出端 高压直流输出端 耐电流冲击 整流二极管 接地端子 散热效果 电连接 耐高压 能力强 体积小 右挡板 左挡板 串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压硅堆的系统结构,硅堆左挡板与硅堆右挡板之间安装有八层PCB板,每层PCB板上有若干串联的整流二极管,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层PCB板的输出端、第二层PCB板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层PCB板的输入端与第四层PCB板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层PCB板的输入端与第三层PCB板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四层PCB板的输入端、第三层PCB板的输入端、第五层PCB板的输出端、第六层PCB板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五层PCB板的输入端与第八层PCB板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六层PCB板的输入端与第七层PCB板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八层PCB板的输入端、第七层PCB板的输入端与高压直流输出端电连接。其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较低,散热效果好,且耐高压、耐电流冲击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频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压硅堆的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适用于大型高频电源的高压硅堆普遍体积较大、成本较高,而且耐压不高、耐冲击能力不够,还经常有散热性能不好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高压硅堆的系统结构,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耐压耐冲击能力高,散热性好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高压硅堆的系统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硅堆左挡板与硅堆右挡板,所述硅堆左挡板与所述硅堆右挡板之间安装有分层设置的八层PCB板,每层所述PCB板上集成有若干串联设置的整流二极管,每层所述PCB板上均设有输入端与输出端;第一层PCB板上设有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通过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层PCB板的输出端、第二层PCB板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层PCB板的输入端与第四层PCB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层PCB板的输入端与第三层PCB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四层PCB板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层PCB板的输入端、第五层PCB板的输出端、第六层PCB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五层PCB板的输入端与第八层PCB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六层PCB板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七层PCB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八层PCB板上设有高压直流输出端,所述高压直流输出端与所述第八层PCB板的输入端、所述第七层PCB板的输入端通过导电连接件电连接。
本高压硅堆通常安装在高频电源内部,采用开放式PCB分层结构,利于每层PCB之间的散热。每一层PCB板上采用多个整流二极管串联,每一层PCB板等效于一个高压的二极管,耐高压,能满足高频电源内桥式整流的需要;通过两个桥式整流电路串联,两个整流电路配合,一是可以使装置总体的功率容量增大,二是能够减少整流装置所产生的谐波和无功功率对电网的干扰,能达到更好的整流效果。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较低,散热效果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本高压硅堆系统还设有两组高压电阻,第一组高压电阻一端连接所述高压直流输出端、其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组高压电阻一端、所述第五层PCB板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组高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层PCB板的输出端。每一个桥式整流电路上并联一组高压电阻,使整流电路耐电流冲击,保护本装置在通电瞬间不被浪涌电流冲击损坏、起到保护二极管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高压电阻由两个参数相同的高压电阻并联组成。所述第一组高压电阻中并联的高压电阻,防止其中一个高压电阻损坏失效时,对所述第五层PCB板~第八层PCB板组成的整流电路的耐浪涌电流冲击保护失效。
优选的,所述第二组高压电阻由两个参数相同的高压电阻并联组成。所述第二组高压电阻中并联的高压电阻,防止其中一个高压电阻损坏失效时,对所述第一层PCB板~第四层PCB板组成的整流电路的耐浪涌电流冲击保护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东城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东城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19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谐波共振信号倍频放大频率调谐装置
- 下一篇:船舶推进变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