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9157.5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1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艾睿;彭惠群;吴献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谱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乐珠秀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血管 成形 冲击波 发生 系统 | ||
1.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包括:
一个具有外表面的轴向延伸的细长构件;
设置在布置在细长构件外表面上的多个有线电极,其中所述有线电极之间以串联形式排列;
至少一个非导电间隙,所述非导电间隙分离多个有线电极的第一有线电极和第二有线电极,其中所述非导电间隙被设置为允许电弧放电从第一有线电极传递至第二有线电极,或第二有线电极传递至第一有线电极;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非导电间隙上的非导电部件,其中:
每个所述有线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到高压源的输出端子,所述导线从细长构件的外表面上的一个端子延伸到有线电极; 和
每个非导电部件具有形状,该形状的构造影响由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的电弧放电产生的冲击波的方向和/或强度,或影响由第二电极到第一电极的电弧放电产生的冲击波的方向和/或强度;
每个非导电部件分别独立具有选自以下形状:相对于设置在非导电部件任一侧电极的凹面形状、凸面形状以及凹面和凸面的结合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隔离的无线电极,所述物理隔离的无线电极设置在两个有线电极之间的非导电间隙内,以在所述无线电极之间形成二次非导电间隙,其中所述非导电部件设置在每个第二非导电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部件具有形状,所述形状的构造为使冲击波从所述细长构件径向向外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电部件阻挡两个相邻的所述有线电极之间的最短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一个所述非导电部件具有凸面形状时,所述非导电部件的最大径向直径大于设置在所述非导电部件任一侧的电极的最大径向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具有凸面形状的非导电构件具有凸形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一个所述非导电部件具有凹面形状时,所述非导电部件的最大径向直径与设置在所述非导电部件临近的电极的最大径向直径相符;和非导电构件的最小径向直径小于设置在所述非导电部件任一侧的电极的最大径向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具有凹面形状的非导电构件具有凹形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一个所述非导电部件具有凹面和凸面的结合形状时,所述非导电部件的最大径向直径大于设置在所述非导电部件临近的电极的最大径向直径;和非导电构件的最小径向直径小于设置在所述非导电部件任一侧的电极的最大径向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血管成形术的冲击波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集成电子印刷电路板,该集成电子印刷电路板可确定所述高压源的输出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谱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谱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91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