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和零排放工艺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1888.3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5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海;高庆水;姜伟;孟庆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宾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沉池 纤维回收系统 零排放系统 封闭循环 二沉池 集水池 零排放工艺 水解酸化池 二级水解 管道连通 废水 好氧池 回水池 去污机 酸化池 厌氧池 格栅 回用 浆池 泥浆回收系统 水处理设备 废水排放 废水循环 管路连通 环保压力 企业废水 依次连通 零排放 连通 应用 达标 排放 | ||
1.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去污机(1)、集水池(2)、纤维回收系统(3)、回用浆池(4)、初沉池(5)、一级水解酸化池(6)、厌氧池(7)、二级水解酸化池(8)、好氧池(9),二沉池(10)和回水池(11);
所述格栅去污机(1)通过管道连通集水池(2),所述集水池(2)通过管道连通纤维回收系统(3),所述纤维回收系统(3)分别连通回用浆池(4)和初沉池(5),初沉池(5)通过管道依次连通、一级水解酸化池(6)、厌氧池(7)、二级水解酸化池(8)、好氧池(9),二沉池(10)和回水池(11);
所述初沉池(6)和二沉池(10)均通过管路连通到泥浆回收系统(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去污机(1)和集水池(2)之间还设置有事故应急池(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回收系统(3)为多圆盘过滤机或斜网过滤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2)通过提升泵将废水送入纤维回收系统(3)内。
5.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水的封闭循环零排放系统,其废水零排放工艺为:
S1:初级渣浆回用:将生产废水先经过格栅去污机(1)后进入集水池(2)内,然后通过提升泵(2)将生产废水输送进入纤维回收系统(3)内,经纤维回收系统(3)进行过滤,滤去纤维等较小的悬浮物,过滤形成的浆料进入回用浆池(4)内回收利用;
S2:一次泥浆回用:将S1中经纤维回收系统(3)过滤后的废水输送到初沉池(5)内,然后向初沉池(5)内加入絮凝剂进行物化沉淀,将沉淀后形成的一次泥浆输送到泥浆回收系统(12)内进行回收利用;
S3:生化处理:将S2中经初沉池(5)沉淀后形成的废水,进一步输送到一级水解酸化池(6)中进行一次水解酸化,经水解酸化的废水进入到厌氧池(7)中,向厌氧池(7)中加入营养盐进行一次生化处理,经一次生化处理后厌氧池内生成厌氧污泥和沼气,其中厌氧污泥用于生产化肥的原料,沼气进行回收或者燃烧处理;
经一次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输送到二级水解酸化池(8)内进行二次水解酸化,经二次水解酸化的废水进入到好氧池(9)中,向好氧池(9)内加入营养盐进行氧化处理,氧化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到二沉池(10)内进行泥水沉淀分离,经二沉池(10)沉淀产生的二次污泥进入到泥浆回收系统(12)内进行回收利用;
S4:废水回用:检测经二沉池(10)沉淀后产生的废水的酸碱度和成份,
当酸碱度和成份不符合要求时,将二沉池(10)内经沉淀后的废水进一步输送到好氧池(9)内进行氧化处理;
当酸碱度和成份符合要求时,将二沉池(10)内经沉淀后的废水输送到回水池(11)内进行回收利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的一次水解酸化和二次水解酸化是通过兼性水解发酵菌将较大的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如有机酸、脂肪酸、醇类等),提高有机物的溶解性,然后再通过专性厌氧产氢产乙酸菌将小分子有机物摄取并转化为简单的乙酸、氢气、CO2、甲酸、甲醇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一次生化处理是利用甲烷菌将一次水解酸化产生的乙酸、H2、甲酸、甲醇等最终转化为CH2和CO2。
8.一种废水零排放工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零排放工艺应用于以废纸再生纸浆为原料生产瓦楞纸及箱板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宾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宾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18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