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汽车室内顶灯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2155.1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5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汤小生;章鹏程;唐照斌;高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3/208 | 分类号: | B60Q3/208;B60Q3/66;B60Q3/76;B60Q3/8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组件 前排灯 壳体 红外感应器 前排 导光组件 控制组件 室内顶灯 新型汽车 导光件 后排灯 后排 体内 安装空间 顶部中央 有效减少 发散 车内 传导 生产成本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室内顶灯,包括壳体、光源组件、导光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设置于车内顶部中央区域,用于提供安装空间;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包括前排灯单元和后排灯单元;所述导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上方,包括前排导光件和后排导光件,用于发散传导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至指定区域;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包括前排控制单元和后排控制单元,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前排灯单元和所述后排灯单元的开启及关闭,前排控制单元包括红外感应器。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实现了一灯多用的功能,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减少了生产成本,且前排灯单元采用红外感应器来控制,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外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室内顶灯及具有该新型汽车室内顶灯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日常交通出行的一部分,人们在汽车内部添加各种内饰以满足各种需求。汽车室内顶灯是汽车内部的照明工具,作为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照亮车内空间,便于驾驶员或车内乘客在车内光线不足时尤其是夜间寻找物品、阅读资料,或在其他情况时提供辅助照明。
目前汽车上装配两个汽车室内顶灯,采用前后室内顶灯单独设计的方式,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前排座位和后排座位上方,来实现前后排区域的照明作用。采用两个汽车室内顶灯,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生产成本较高,且目前的室内顶灯开关为机械式开关,在开关顶灯时一般需要准确按压在开关按钮上,而汽车前顶灯设置在前排乘客头部上方,不便于操作,特别是在车辆行驶状态时,前排驾驶员或乘客通过机械式开关操控顶灯可能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进而影响行车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室内顶灯,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室内顶灯前后分开设计从而增加生产成本、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前排乘客不便操作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汽车室内顶灯,包括壳体、光源组件、导光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设置于车内顶部中央区域,用于提供安装空间;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包括前排灯单元和后排灯单元;所述导光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上方,包括前排导光件和后排导光件,用于发散传导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至指定区域;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包括前排控制单元和后排控制单元,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前排灯单元和所述后排灯单元的开启及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灯单元包括第一阅读灯和第二阅读灯;所述前排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件和第二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均为透明件;所述壳体前部对称设有第一出光区和第二出光区;所述第一阅读灯和所述第二阅读灯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一导光件和所述第二导光件并发生内全反射,分别经过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射出。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控制单元设在所述第一出光区和所述第二出光区之间,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阅读灯的第一红外感应器和控制所述第二阅读灯的第二红外感应器,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靠近所述第一出光区,所述第二红外感应器靠近所述第二出光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均包括红外接收件、红外放大件和红外感应区,所述红外放大件放大所述红外感应区感应到的人体红外信号,所述红外接收件接收所述人体红外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放大件设有用于放大人体红外信号的凸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灯单元还包括用于照亮汽车挡位的挡位照明灯,所述挡位照明灯设置在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或所述第二红外感应器均可控制所述挡位照明灯的开启及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阅读灯按键和第二阅读灯按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感应器的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2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尾防撞提示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用于给控制装置配置参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