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机械铁路行驶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3246.7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5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同宇 |
主分类号: | B66F7/08 | 分类号: | B66F7/08;B66F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机械 铁路 行驶 辅助 装置 | ||
1.一种工程机械铁路行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其前端和后端两侧之下部分别旋转安装有若干轨道轮(3),所述两侧轨道轮(3)的轮距与其所匹配铁轨的轨距相匹配,所述轨道轮(3)具有阶梯圆柱结构,其外侧外圆之直径小于内侧外圆之直径,适用于在铁轨上行驶;
两个液压马达(2),其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一端之中部,其输出轴分别与所述机架(1)之该端两侧下部的所述轨道轮(3)传动连接;以及
四个举升装置(100),其中两个所述举升装置(10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前部之左内侧和右内侧,另外两个所述举升装置(100)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后部之左内侧和右内侧,所述四个举升装置(100)用于托举挖掘机车架底面或装载机车桥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铁路行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安装有所述液压马达(2)的一端之左部和右部,分别旋转且同轴安装有主动轴(10),所述主动轴(10)水平且垂直于所述机架(1)的侧面,所述主动轴(10)的内侧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液压马达(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10)的外侧端分别位于所述机架(1)的两侧,且分别同轴固定安装有所述轨道轮(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铁路行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没有安装所述液压马达(2)的一端水平旋转安装有从动轴(11),所述从动轴(11)垂直于所述机架(1)的侧面且贯穿于所述机架(1),所述从动轴(11)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机架(1)的两侧,且分别同轴固定安装有所述轨道轮(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铁路行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两个刹车装置I(8),所述刹车装置I(8)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分别套装在所述主动轴(10)上,并分别与所述主动轴(10)之外端的所述轨道轮(3)设置为制动连接,用于行驶时的刹车制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铁路行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两个刹车装置II(9),所述刹车装置II(9)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分别套装在所述从动轴(11)上,并分别与所述从动轴(11)之两外端的所述轨道轮(3)设置为制动连接,用于行驶时的刹车制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铁路行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100)包括液压缸(5)、托板(4)、支撑臂I(6)和支撑臂II(7),所述托板(4)的前端与所述支撑臂I(6)之上端铰接,所述托板(4)的后端与所述支撑臂II(7)之上端铰接,所述支撑臂I(6)和所述支撑臂II(7)之下端分别与所述机架(1)之下部铰接,所述液压缸(5)之上端与所述支撑臂II(7)之中部铰接,所述液压缸(5)之下端与所述机架(1)之下部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铁路行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臂I(6)与所述机架(1)铰接部位之上方,在所述机架(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的位置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支撑臂I(6)位于竖直状态时,所述限位块(16)分别位于所述支撑臂I(6)的左右两侧,用于限制所述支撑臂I(6)的左右摇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铁路行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动轴(10)的外端与所述机架(1)之间安装有两个轴承I(12),用于使所述主动轴(10)转动灵活及增加承载力,在两个所述轴承I(12)之外侧分别安装有旋转轴油封I(13),所述旋转轴油封I(13)套装在所述主动轴(10)上,用于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同宇,未经刘同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32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单幅雨滴图像增强方法
- 下一篇:植化素微生物麴菌颗粒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