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散热的陶瓷磨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6910.3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9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谷励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7/12 | 分类号: | B02C7/12;B02C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散热 陶瓷 磨盘 装置 | ||
一种极速散热的磨盘装置,是在金属或陶瓷碳化硅磨盘背面安置一种铝合金壳体,该壳体为中空结构,冷却液从中心导入,顺着螺旋旋转甩出,磨盘底部接触面采用氟树脂超疏水处理。中心为磁流体密封或滑环机械密封,由于冷却液与磨盘充分接触对流换热,湍流珠状(液滴冷凝)不断叠加,从而实现快速降温、极速散热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磨粉机领域,尤其中小型食品磨粉机,抹茶磨、面粉磨、草药磨等食品低温磨粉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颗粒状粉末物料具有敏性,研磨中产生高温,导致物料急剧氧化、劣变,必须加装降温措施。传统在机器外壳设置夹套水冷降温,但速度慢,效果差,形同虚设,原因:
1.夹套与磨盘不直接接触,中间有大量气阻;
2.磨盘材质导热系数低于40W/m·k;
3.散热介质比热容不足。
发明内容
高导热:无压烧结α多晶碳化硅,纳米碳化硅晶须增韧,气孔率≤1%,导热为120-130W/m·k,硬度为2600。
440℃不锈钢热锻成型,车削加工,表面真空喷涂镀钛纳金刚石20-30μm,在1010-1070℃高温、热静压20-50MPa下真空热扩散,纳米金刚石增强处理后,淬火热处理硬度达:HRC65,导热系数 45W/m·k,自润滑,磨盘厚度为15mm,边界层仅为2mm,加上超疏水处理,换热大大增强。
水盘为6061-6063T6,铝合金表面硬质氧化封孔处理。
冷却液从轴心进,从边缘处出。
磨盘与冷却液接触处涡旋螺纹处理,增大换热面积。
磨盘接触面采用氟树脂PTFE0.05--0.5μm涂层,形成珠状冷凝,不粘性水接触角为115°,静止接触角(°)。
含水或含油冷凝液无法润湿壁面,冷凝液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的小液珠,液滴长大后,由于受重力的作用,会不断携带着沿途的其他液滴沿壁表面流下,与此同时,新的液滴又在原来的路径重新复生,冷凝放出相变热就可以直接传递给壁面。滴状冷凝的先决条件是冷凝液不润湿壁面,接触角大,冷凝壁材料的表面能较低。
附图说明
图中:1.转子(旋转盛水盘) 2.排水孔 3.进水孔 4.滑环主体 5.出水管 6.配重管;
图1-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正视图;
图6为侧视图;
图7为碳化硅磨盘示意图;
图8为碳化硅磨盘底部图;
图9为铝合金罩壳。
具体实施方式
模具干压α多晶碳化硅,无压烧结,或等静压成型,车削加工。
磨盘底部为螺旋齿纹状叶轮,增加换热面积,强化湍流换热。
盛水盘材质为6063T6,表面硬质氧化,盘口内径比磨盘直径略小50-60μm。
铝合金盘加热到150℃保温,把磨盘用橡胶锤压入台阶处,钎焊密封。
铝合金起着盛装冷却液和加固陶瓷磨盘的双重作用。
磨盘为花键式结构与主轴固定。
冷却液从轴心泵入磨盘,被三级叶轮打散,形成湍流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谷励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谷励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6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