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9854.9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6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辉;周尚;解晓华;贺薇;杨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4081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回收 装置 | ||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回收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机底箱槽(1)、极板卷绕筒(2)、打磨辊筒(3)、夹轴框架(4)、横梁板(5)、侧环槽立板(6)、抽板分截机箱(7)、换热底槽(8),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板分截机箱(7)紧贴于换热底槽(8)的顶面上和侧环槽立板(6)的右侧,所述打磨辊筒(3)与夹轴框架(4)扣合在一起,所述极板卷绕筒(2)与打磨辊筒(3)相配合,所述侧环槽立板(6)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嵌套于极板卷绕筒(2)、打磨辊筒(3)、横梁板(5)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机底箱槽(1)紧贴于换热底槽(8)的左侧;
所述抽板分截机箱(7)设有换热柱管口(7A)、分截刀针柱(7B)、卷板抽管架(7C)、电池夹转架(7D)、横格槽机箱(7E)、耳板吊座(7F)、水泥柱块(7G)、燃烧机(7H);
所述换热柱管口(7A)设有两个并且分别插嵌在横格槽机箱(7E)内部的左右下角,所述分截刀针柱(7B)安设在电池夹转架(7D)的正下方,所述电池夹转架(7D)通过耳板吊座(7F)与水泥柱块(7G)扣合在一起,所述水泥柱块(7G)与横格槽机箱(7E)嵌套成一体,所述燃烧机(7H)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于横格槽机箱(7E)内部的左右上角,所述卷板抽管架(7C)嵌套于横格槽机箱(7E)的左侧,所述横格槽机箱(7E)紧贴于换热底槽(8)的顶面上和侧环槽立板(6)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截刀针柱(7B)由内锥针(7B1)、三角刀板(7B2)、扭簧短管(7B3)组成,所述内锥针(7B1)插嵌在三角刀板(7B2)的内部,所述三角刀板(7B2)嵌套于扭簧短管(7B3)的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板抽管架(7C)由扣轮板块(7C1)、甬道抽管(7C2)、凹槽帽(7C3)组成,所述扣轮板块(7C1)与甬道抽管(7C2)的左侧扣合在一起,所述凹槽帽(7C3)嵌套于甬道抽管(7C2)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甬道抽管(7C2)由喇叭管口(7C21)、扭压套环(7C22)、波纹窄道(7C23)、甬道管壳(7C24)、斜直管(7C25)组成,所述斜直管(7C25)与喇叭管口(7C21)分别嵌套于波纹窄道(7C23)的左右两侧,所述波纹窄道(7C23)插嵌在甬道管壳(7C24)的内部,所述扭压套环(7C22)与波纹窄道(7C23)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夹转架(7D)由斜弹簧丝(7D1)、滑压阻尼块(7D2)、双吊槽块(7D3)、夹转竖板(7D4)组成,所述斜弹簧丝(7D1)与滑压阻尼块(7D2)机械连接,所述滑压阻尼块(7D2)设有两个并且均安设在双吊槽块(7D3)的内部,所述双吊槽块(7D3)与夹转竖板(7D4)扣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压阻尼块(7D2)由压贴板(7D21)、齿槽扭板块(7D22)、斜支板(7D23)、梯形柱壳块(7D24)组成,所述压贴板(7D21)焊接在齿槽扭板块(7D22)的顶部上,所述斜支板(7D23)呈斜三十度角紧贴于梯形柱壳块(7D24)的左侧,所述斜支板(7D23)嵌套于齿槽扭板块(7D22)的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转竖板(7D4)由弹簧柱塞杆(7D41)、弧扣罩帽(7D42)、凸镜胶块(7D43)、长窄板槽(7D44)组成,所述弹簧柱塞杆(7D41)的底端与弧扣罩帽(7D42)的左端扣合在一起,所述弧扣罩帽(7D42)与凸镜胶块(7D43)相配合,所述凸镜胶块(7D43)与长窄板槽(7D44)紧贴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锥针(7B1)为上尖窄下圆形宽厚的实心锥针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师范学院,未经长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985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旧电池环保回收处理技术
- 下一篇:一种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