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定位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3849.0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0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沈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021;H04W52/02;H04W6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标签 定位器 工作模式 信标报文 基站 定位方法及装置 定位服务器 六轴传感器 准确度 定位数据 资源定位 灵活的 物联网 功耗 回传 部署 扫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定位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适用于LPWAN,所述LPWAN中部署有至少一个定位器;所述方法应用于设置有定位标签的待定位资源上;所述方法包括:扫描定位器发出的信标报文,根据所述信标报文得到所述定位器的MAC地址及对应的信号强度;通过六轴传感器确定定位标签的运动情况;根据所述定位标签的运动情况控制所述定位标签的工作模式;按照当前的工作模式,将包含有所述定位标签的MAC地址、所述定位器的MAC地址及对应的信号强度的定位数据发送给LoRa基站以使所述LoRa基站回传给定位服务器以进行待定位资源的定位。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资源定位时存在的功耗较高、准确度较低并且部署不灵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生产一直是生产企业的命门,发生化学品爆炸、危险品泄露等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疏于管理,工作人员是否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去执行往往比较难以管控。对于大型企业几百甚至几千人员同时在厂区进行生产活动,企业如果无法精准掌握人员的实际位置和到岗时间等数据,那么生产及管控效率很难提高。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通过物联网设备对人员、资产进行监控的室内定位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管效率。
目前,实现人员、资产实时位置监控,通常是为人员、资产绑定定位标签,通过基站扫描定位标签的信号,并上送至后台服务器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对应的人员、资产实时位置。当前业界比较主流的定位技术有:
1.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定位
通过在区域内部署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由AP扫描定位终端(如手机)发出的报文,记录终端信号强度等信息,并回传给后台服务器进行定位计算。出于安全生产考虑,通常不会在厂区内部署AP,而且WiFi定位精度不高,较难达到3米内的精度,因此WiFi定位比较适合于商场、机场等公共场合。
2.蓝牙定位
蓝牙定位同样是基于信号强度,定位精度可以达到3米内。原理是通过在定位区域内部署蓝牙信标,信标会主动发送广播报文,以宣告自己的位置,从而感知到终端所处位置。然而受限于蓝牙信号的传输距离,蓝牙设备的部署密度需要非常大。另一方面,设备的电源无法满足长久使用的需求,电量耗尽时更换设备也会带来一定的维护成本。
3.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定位
UWB定位利用了双向飞行时间法(Two Way-Time Of Flight,简称TW-TOF)方法,原理是通过请求信号发送的时间,与回复信号的接收时间之间的差值,来进行距离计算。UWB定位精度较高,可以达到厘米级,但是设备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原因使得部署实施困难。
4.射频识别定位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定位技术,原理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设备的识别以及定位。RFID定位可以在数毫秒内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且成本较低。其缺点在于RFID不便整合到移动设备中,且作用距离短。
因此,在低功耗物联网中上述定位方案进行应用具有一定的缺陷:
1.定位技术定位计算依赖于持续性的标签报文,而在低功耗物联网领域中,为了节省电量,低功耗定位器在进入低功耗模式后,报文发送的时间间隔较长,数十分钟、数小时才发送一次数据均有可能,与位置、告警的实时性要求存在矛盾。
2.蓝牙定位精度局限性,会导致定位标签位置跳动,此种现象称为“定位漂移”。定位漂移会造成严重的用户体验,也会给电子围栏告警功能带来负面影响,容易造成误告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3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