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变电变压器用风冷却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5769.9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1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周美旺;谈翀;王健;严子红;梁学友;焦琦;刘恒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8 | 分类号: | H01F27/08;H01F27/12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刘丽媛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冷却器 散热单元 换热器 输变电变压器 风机 拆卸 芯体 板翅式结构 模块化设计 运行稳定性 可维护性 起吊设备 在线安装 出油口 管翅式 紧凑式 进油口 并联 换热 变压器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变电变压器用风冷却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风冷却器包括换热器以及与换热器配合的风机,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以上并联的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单元进油口、芯体和散热单元出油口,所述芯体为板翅式结构。所述输变电变压器用风冷却器包括换热器以及与所述换热器配合的风机。本发明所述的输变电变压器用风冷却器的换热器采用多组易于安装拆卸的小型散热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了高效紧凑式换热,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相对于传统管翅式结构风冷却器,重量可降低50%以上,体积可减少25%以上,同时可实现不借助大型起吊设备,人工在线安装拆卸散热单元,极大地提高了可维护性,间接提高了变压器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变压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变电变压器用风冷却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风冷却器是输变电变压器的关健组部件之一,对输变电变压器经济、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大型输变电变压器热损耗大,目前其风冷却器普遍采用管翅式结构,现有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目前的管翅式风冷却器为整体式结构,大型变压器用风冷却器重约2600kg,一旦出现泄漏等问题,必须借助大型吊具整体拆卸进行维修或更换,维修效率低,维修成本高;如维修不及时,将影响变压器的稳定、安全运行;2)管翅式结构冷却器散热效率不高,大容量风冷却器需要采用双回路甚至三回路冷却结构,通过增加冷却行程来增大冷却容量和进出口油温差,这势必造成风冷却器体积大,重量重,也给变压器风冷却器标准化设计带来不便;3)管翅式结构的扰流丝在油流的长时间持续冲击下,可能会出现断落、脱落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4)管翅式结构还存在易锈蚀、内部存在不可避免的杂质等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换热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输变电变压器用风冷却器,包括换热器以及与换热器配合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两个以上散热单元,还包括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腔处设有总进油口,所述出油腔处设有总出油口,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单元进油口、芯体和散热单元出油口,所述芯体为板翅式结构,所述芯体包括间隔设置的油通道层和空气通道层,所述油通道层和空气通道层内均设有翅片,所述散热单元进油口与所述油通道层的一端连通,所述散热单元出油口与油通道层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的两个以上散热单元的散热单元进油口均与进油腔连通,所述的两个以上散热单元的散热单元出油口均与出油腔连通,所述进油腔通过进油管与变压器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出油腔通过出油管与变压器的回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芯体和分别设置在芯体两端的进油连接箱和出油连接箱,所述进油连接箱和出油连接箱均与油通道层连通,所述散热单元进油口设置于进油连接箱上,所述散热单元出油口设置于出油连接箱上,单个散热单元重量不大于25kg。
进一步地,所述芯体的油通道层内设有锯齿型翅片,所述芯体的空气通道层内设有波纹型翅片,所述锯齿型翅片的波高为2.5-6.5mm,所述波纹型翅片的波高为9-24mm。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连接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一连接颈,所述第一连接颈的端口作为散热单元进油口,所述出油连接箱包括第二箱体和第二连接颈,所述第二连接颈的端口作为散热单元出油口,所述第一连接颈和第二连接颈均为90度弯折管状结构,使得所述散热单元进油口和散热单元出油口朝向散热单元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出油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的壳体首尾依次垂直固定连接,形成矩形的介质流通框架,所述总进油口设置于第一通道的外壳上,所述总出油口设置于第三通道的外壳上,所述第一通道与第四通道之间以及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均设有通道封板,所述散热单元进油口一端固定在第二通道的外壳上使得油通道层与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散热单元出油口一端固定在第四通道的外壳上使得油通道层与第四通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5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