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8144.8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4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成蕾;李昭慧;张芸芸;张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治疗 术后 压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包括本体和交叉设置的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束缚带和第二束缚带的交叉部;所述本体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为柔性材质;所述基底的一面自外而内开设有若干环形的环形槽体,若干所述环形槽体之间通过连通槽连通;有益效果是:压迫装置更加稳定,采用多层环形气囊,不仅提高了压迫的稳定性、还加强了压迫效果;能够更好的对创口进行保护,可以在压迫同时进行药物保护;采用交叉斜设的束缚带,进一步较强了作为股动脉术后在肢体上压迫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术中,医生已能把导管或器械“介入”到人体几乎所有的血管分支、消化道和其它特定部位,运用于疾病的治疗,介入疗法的多数项目都是在血管内进行的,在术后需要对创口进行止血作业。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是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止血装置,它主要通过机械压迫力从体外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促进穿刺口止血愈合。
过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主要通过弹力绷带包扎进行压迫止血,再用盐袋压迫24h,在此期间,术后患者侧肢需要制动,如果发生移动容易导致盐袋移位,容易发生皮下血肿;同时,弹力绷带长时间紧绷压迫会对皮肤造成一定损伤,会出现破皮、水泡等情况。
技术人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技术方案,如CN101843513A中公开的技术,为了避免紧绷带对肢体的压迫,采用了在压板设置压迫头、在压板外的其他位置设置多个气囊的技术;通过气囊的膨胀来实现压迫装置的收紧从而让压迫头进行止血压迫;
然而,上述这种压迫装置,由于若干气囊条形排列且相互独立,通过束缚带体上的气囊膨胀时发生歪斜,在进行收紧会使得压迫装置在肢体上受力不均、容易发生偏移;
同时,采用压迫头压迫为刚性压迫,刚性的压迫头在压迫止血的过程中不能将伤口很好的压合,不能随着肢体外表面发生变形;即便将压迫头改为压迫气囊也不能很好的将创口压迫,采用一个独立的气囊压迫效果较差、容易松动偏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压迫装置容易发生偏移、压迫效果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包括本体和交叉设置的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
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束缚带和第二束缚带的交叉部;
所述本体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为柔性材质;
所述基底的一面自外而内开设有若干环形的环形槽体,若干所述环形槽体之间通过连通槽连通;
最内侧的环形槽体的内侧开设有气囊槽;
最内侧的环形槽体和所述气囊槽之间为置药槽;
所述置药槽的底部为网状结构;
所述环形槽体中均设有环形气囊,所述气囊槽中设有压迫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与所述压迫气囊相通,最外侧的环形气囊设有气口;
当所述压气囊、环形气囊充气后,均能凸于所述本体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置药槽中设有药棉。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体外围的本体边缘设有沾合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束缚带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束缚带。
优选的,所述第一束缚带和第二束缚带的端部均设有卡接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束缚带和第二束缚带设有防滑豆。
优选的,若干所述环形槽体深度相等;若干所述环形气囊中气压均等时,自内而外外径逐渐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8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