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除电装置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9487.6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6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原本誉刚;前田和宏;山田浩史;四方一史;石田佳保里;片冈康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6/06 | 分类号: | B60R16/06;H05F3/04 |
代理公司: | 11323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权鲜枝;王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电 对象部位 引导装置 除电装置 引导部件 车辆用 负离子 释放口 有效地 负离子发生器 带电序列 电晕放电 静电影响 绝缘状态 负电荷 形状部 树脂 车体 带电 负侧 行驶 释放 外部 配置 | ||
1.一种车辆用除电装置,其搭载于由于包括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体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等而带正的静电的车辆,对上述车辆的带正电的规定的除电对象部位进行除电、或者使其带负电,上述车辆用除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负离子发生部;以及
引导装置,其引导由上述负离子发生部产生的负离子,将其从释放口朝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释放,
上述引导装置具有:
引导部件,其由在静电的带电序列中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形成,划定引导上述负离子的通路;以及
尖端形状部,其形成于划定上述释放口的部分,并且配置成接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使上述引导部件所带的负的电荷朝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进行电晕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电对象部位是上述车辆的车身外壁的、形成为沿着该车身外壁的表面流动的空气易于从上述表面剥离的形状的部位的里侧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电对象部位是上述车辆的驱动力发生装置的树脂制的进气通路壁的、形成为吸入空气易于剥离的形状的部位的外侧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装置包括将上述负离子向上述释放口送出的送风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装置包括配置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负离子的出口侧的静电感应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电感应部件的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侧的端部与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至少相同或者位于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侧,并且在上述静电感应部件的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侧的端部形成有进行上述电晕放电的尖端形状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电感应部件由导电性金属薄板环形成,其与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侧一体成型,或者压入到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侧,或者粘接到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电性金属薄板环兼具作为使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延长到上述除电对象部位的延长引导部件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电感应部件由涂布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侧的具有导电性的涂料的涂膜形成,按照形成于该涂膜的尖端形状形成有进行上述电晕放电的尖端形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装置的上述释放口的中心与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之间的最短距离是100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装置的上述释放口的中心与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之间的最短距离是20mm。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搭载有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夏普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94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室内次级声源布放方法及主动噪声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梯度汽车吸能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