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除电装置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9487.6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6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原本誉刚;前田和宏;山田浩史;四方一史;石田佳保里;片冈康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6/06 | 分类号: | B60R16/06;H05F3/04 |
代理公司: | 11323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权鲜枝;王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电 对象部位 引导装置 除电装置 引导部件 车辆用 负离子 释放口 有效地 负离子发生器 带电序列 电晕放电 静电影响 绝缘状态 负电荷 形状部 树脂 车体 带电 负侧 行驶 释放 外部 配置 | ||
一种车辆用除电装置,其能对由于包括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体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等而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更有效地进行除电,能更有效地抑制车辆所带正的静电影响。车辆用除电装置(1)具备:负离子发生器(2);以及引导装置(10),其引导负离子,将其从释放口(11)朝向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S)释放,引导装置(10)具有:引导部件(13),其由带电序列中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形成,划定引导负离子的通路;以及尖端形状部(14),其形成于划定引导装置(10)的释放口(11)的部分,并且配置成接近除电对象部位(S),使引导部件(13)所带的负电荷朝向除电对象部位(S)电晕放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所搭载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由于包括相对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体在路面上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车辆带正的静电以及该车辆所带的正的静电对车辆的运转带来一些影响。作为应对这种车辆所带的正的静电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构成:从电荷控制装置对车辆的车身外壁的、形成为沿着该车身外壁流动的空气易于从该车身外壁剥离的形状的部位的里侧壁面释放负离子,从而使上述部位的正的电荷减少,或者使上述部位带负的电荷。由此,能抑制具有沿着车辆的车身外壁流动的正的电荷的空气流离开车身外壁,能得到设计上所确定的空气动力特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构成:在对车辆的驱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通路进行划定的树脂制的进气通路壁的外侧壁面配置空气离子化自放电式除电器,使以带正电的进气通路壁的设置部位为中心的有限范围内的正的带电电荷量下降。由此,能抑制在进气通路内流动的带正电的空气流离开进气通路壁,能提高吸入空气的进气效率。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621767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6128093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上述的专利文献1、2虽然抑制了车辆所带的正的静电的影响,但是仍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车辆用除电装置和车辆,上述车辆用除电装置能对除电对象部位更有效地进行除电而更有效地抑制车辆所带静电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搭载于由于包括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体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等而带正的静电的车辆,对上述车辆的带正电的规定的除电对象部位进行除电,或者使其带负电,上述车辆用除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负离子发生部;以及引导装置,其引导由上述负离子发生部产生的负离子,将其从释放口朝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释放,上述引导装置具有:引导部件,其由在静电的带电序列中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形成,划定引导上述负离子的通路;以及尖端形状部,其形成于划定上述释放口的部分,并且配置成接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使上述引导部件所带的负的电荷朝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进行电晕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能更有效地对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进行除电,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车辆所带的正的静电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a)、(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图1(a)是外观图,图1(b)是表示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代表性材质的带电序列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夏普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94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室内次级声源布放方法及主动噪声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梯度汽车吸能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