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中铅含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7767.1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1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林琳;戴春阳;李陈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31;G01N1/44 |
代理公司: |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张琳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湿式消解法 双硫腙 柠檬酸氢二铵 铅标准使用液 分光光度计 铅标准溶液 氰化钾溶液 有机质分解 电子天平 分液漏斗 食品安全 硝酸溶液 液态食物 氨溶液 储备液 使用液 锥形瓶 干灰 烧瓶 加热 配制 试验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食品中铅含量的检测方法,在配制了硝酸溶液、氨溶液、柠檬酸氢二铵溶液、氰化钾溶液、双硫腙储备液、铅标准溶液、铅标准使用液与双硫腙使用液来进行检测试验,同时准备了分光光度计、125ml分液漏斗、250ml烧瓶或250ml锥形瓶和电子天平来配合进行检测工作,在样品通过湿式消解法或者干灰化法处理过后对其进行测定,最后通过公式得出各种食品中含有的铅的含量,该食品中铅含量的检测方法,能够通过湿式消解法对液态类食品进行精准的计算和检测,在液态食物内的有机质分解完全后,并完成后续加热后,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食品内颜色的变化,在检测时能够更快更及时的对反应的下一步进行处理,防止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品中铅含量的检测方 法。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重金属污染又是食品安 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重金属的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 点问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到来,且重金属污染物不断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放大作用,不可逆转地对城乡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 响,从而对整个生态环境及人群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重金属广泛存在于 食品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大多数重金属对人体有害无益,且由于重金属 非常稳定,难以降解,具有累积性,长期摄入重金属含量高的食品不仅 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铅是食品中可能存在的主要 重金属元素,研究表明它们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多种器官和组织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例如铅在人体内不断蓄积会导致慢 性中毒,进而使人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血管产生病变,引发癌症, 铅在大脑内蓄积影响尤为严重,可导致胎儿智力发育障碍和行为异常。 铅的摄入已经成为危害人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食品中铅的检测 一直以来都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目前的铅 检测方法,存在金属元素提取效率低,提出量小和检测准确度低等问题, 致使食品的使用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品中铅含量的检测方法, 具备能够检测出食品中含有的铅含量等优点,解决了不能够精准检测出 食品中铅含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中铅含 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试剂配制:
S1.1:硝酸溶液:取50-70ml硝酸慢慢加入50-70ml水中;
S1.2:酚红指示液:称取100-200mg酚红,加100-200ml乙醇溶解; S1.3:氨溶液;
S1.4:柠檬酸氢二铵溶液:称取100g-200g柠檬酸氢二铵,溶于
100ml-200ml水中,加两滴酚红指示液,加氨溶液调节pH至8.6-9(由 黄变红,再多加两滴),用双硫腙使用液提取数次,每次10ml-20ml,至 三氯甲烷层至绿色且不变为止,弃去三氯甲烷层,再用三氯甲烷洗涤两 次,每次5ml-10ml,弃去三氯甲烷层,加水稀释至200ml-300ml;
S1.5:氰化钾溶液;
S1.6:双硫腙储备液:称取0.5g-1g研细的双硫腙,溶于50ml-100ml 三氯甲烷中,如有残渣可用滤纸过滤于250ml分液漏斗中,用氨溶液提 取3次,每次100ml-200ml,将提取液用脱脂棉过滤至500ml分液漏斗 中,用盐酸溶液调至酸性,将沉淀出的双硫腙用200ml、150ml、100ml 三氯甲烷分别提取3次,合并三氯甲烷层为双硫腙储备溶液,保存于冰 箱中;
S1.7:铅标准溶液:精密称取0.1598g硝酸铅标准品,加10ml1%硝 酸溶液,溶解后定量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 毫升相当于1ml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77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