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8158.8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6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王晨;田梓良;何振宇;顾正豪;李涵;甘露荣;陈琳;孙清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上海集成电路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10 | 分类号: | H01L29/10;H01L29/16;H01L29/36;H01L21/336;H01L27/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延 tfet 沟道 半浮栅 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在具有第一掺杂类型的衬底中形成具有第二掺杂类型的重掺杂区;
在衬底表面形成第一栅氧化层;
刻蚀所述第一栅氧化层以露出所述重掺杂区表面;
外延具有第二掺杂类型的轻掺杂硅层,并刻蚀所述轻掺杂硅层,使所述轻掺杂硅层形成在所述重掺杂区表面上并延伸覆盖部分所述第一栅氧化层;
沉积具有第一掺杂类型的第一多晶硅层,并退火激活;
刻蚀所述第一多晶硅层,以露出部分所述轻掺杂硅层,然后形成第二栅氧化层;
在所述第二栅氧化层上沉积具有第二掺杂类型的第二多晶硅层;
进行图案化定义源区和漏区的位置,依次刻蚀去除部分所述第二多晶硅层、所述第二栅氧化层、所述第一多晶硅层以及所述第一栅氧化层,停止在衬底;
形成栅极侧墙;
对源区、漏区和第二多晶硅层进行自对准的第二掺杂类型离子注入,并退火激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具有第一掺杂类型的衬底的步骤为:
在Si衬底表面形成氧化物层;
进行第一掺杂类型离子注入,掺杂类型剂量为每平方厘米6.00e11~4.50e14,能量为25keV~190keV,与衬底法线方向的夹角为2°~7°;
在900℃~1300℃退火10s~1min进行激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掺杂类型的轻掺杂硅层的厚度为5nm~15nm,掺杂浓度为每平方厘米1.00e16~1.5e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晶硅层的掺杂浓度为每平方厘米1.5e17~5.5e18,厚度为100nm~450nm;采用激光快速热退火,以900°C~1300℃退火0.1ms~1s进行激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晶硅层的厚度为100nm~300nm,掺杂浓度为每平方厘米1e18~1e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区和漏区离子注入的剂量为每平方厘米1.50e15~7.50e16,能量为40 keV ~50keV,与衬底法线方向的夹角为0°~7°,采用激光快速热退火,以900℃~1300℃退火0.1ms~1s进行激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氧化层的厚度为5nm~15nm,所述第二栅氧化层的厚度为3nm~10n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类型为P型,所述第二掺杂类型为N型。
9.一种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其具有第一掺杂类型,并形成有第二掺杂类型的重掺杂区;
第一栅氧化层,形成在所述衬底表面,部分覆盖所述重掺杂区;
轻掺杂硅层,其具有第二掺杂类型,形成在所述重掺杂区表面上并延伸覆盖部分所述第一栅氧化层;
第一多晶硅层,具有第一掺杂类型,形成在所述第一栅氧化层上,并覆盖部分所述轻掺杂硅层;
第二栅氧化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多晶硅层和所述轻掺杂硅层上;
第二多晶硅层,具有第二掺杂类型,形成在所述第二栅氧化层上;
栅极侧墙;
源区和漏区,形成在所述衬底中、栅极侧墙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延TFET沟道的半浮栅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晶硅层与所述轻掺杂硅层的接触窗口区的宽度为40nm~8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上海集成电路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复旦大学;上海集成电路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815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地线夹
- 下一篇:一种基于泄气阀的物理降噪装置、方法及应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