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0779.X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8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雅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50/80;H02J7/00 |
代理公司: | 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田喜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电装置 开关元件 控制电路 送电电路 送电线圈 通信电路 过量 送电装置 电力传输系统 磁场耦合 交变电流 判定基准 受电线圈 输出电压 意思通知 长寿命 预设 通信 | ||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长寿命的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送电装置具备送电线圈、送电电路、通信电路及控制电路。送电线圈与受电装置的受电线圈磁场耦合。送电电路具备开关元件,通过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切换而使交变电流流到所述送电线圈。通信电路与所述受电装置进行通信。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送电电路的切换,并基于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判定基准,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是否过量,当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过量时,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将负荷过量这一意思通知给所述受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正在变得普及。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具备:供给电力(送电)的非接触送电装置;以及接收从非接触送电装置供给的电力的非接触受电装置。非接触送电装置具备送电线圈。非接触受电装置具备与送电线圈磁场耦合的受电线圈。非接触送电装置与非接触受电装置通过送电线圈及受电线圈,利用电磁感应或磁场共振(共鸣)等原理,传输电力。非接触受电装置使用从非接触送电装置供给的电力,执行对作为负荷搭载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处理。
非接触送电装置具备对流到送电线圈的电流进行控制的送电电路。在送电电路中,利用到开关元件(FET)的E类放大器构成为送电电路。送电电路通过使FET导通/截止,从而使交变电流流到送电线圈,并将电力传输到受电线圈。另外,送电电路根据负荷来控制FET的导通/截止的定时,由此将施加到送电线圈的电压控制为理想的波形。该情形下,送电电路可以在施加到送电线圈的电压变为0V的定时执行将FET从截止切换为导通的零电压切换(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动作。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非接触送电装置有时会向负荷量超过非接触送电装置的额定值的非接触受电装置传输电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控制FET的导通/截止的定时,可能也无法获得理想的波形。因此,在使FET从截止变为导通的定时,FET的端子的电位可能不为0V。在该状态下,如果将FET从截止切换为导通,则直通电流流到FET,FET发热,存在劣化加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长寿命的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及电力传输系统。
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送电装置具备送电线圈、送电电路、通信电路及控制电路。送电线圈与受电装置的受电线圈磁场耦合。送电电路具有开关元件,并且通过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切换而使交变电流流到所述送电线圈。通信电路与所述受电装置进行通信。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送电电路的切换,并基于所述开关元件的输出电压以及预设的判定基准,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是否过量,当判断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荷过量时,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通信电路将负荷过量这一意思通知给所述受电装置。
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受电装置具备:受电线圈,与送电装置的送电线圈磁场耦合;二次电池,电力被充电到所述二次电池;充电电路,通过利用所述受电线圈接收到的电力,使充电电流流到所述二次电池,来对所述二次电池进行充电;通信电路,与所述送电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充电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在通过所述通信电路从所述送电装置接收到负荷过量这一意思的通知时,控制所述充电电路,以便减小所述充电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07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