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钒/碳纳米纤维微波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1401.1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7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原晓艳;王瑞琴;黄文瑞;郭守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10 | 分类号: | D01F9/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纳米纤维 氮化钒 碳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液 微波吸收剂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 混合物置于室温 聚乙烯吡咯烷酮 乙酰丙酮氧钒 混合溶液中 预氧化处理 氮化处理 导电网络 电磁吸波 混合溶液 搅拌溶解 结构稳定 吸波性能 预氧化 堆叠 成型 配制 纤维 拓展 | ||
1.一种氮化钒/碳纳米纤维微波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配制静电纺丝液,将乙酰丙酮氧钒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物置于室温搅拌得到静电纺丝液;
S2、制备一维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相互堆叠形成导电网络;
S3、对制备的纳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预氧化后,再对纤维进行氮化处理,得到氮化钒/碳纳米纤维微波吸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乙酰丙酮氧钒: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1mmol:(0.5~3mmol):1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5~0.3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搅拌时间为6~1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静电纺丝条件为:采用20号规格的不锈钢针头,针头到收集器的距离为15~25cm;静电场电压为15~30kV,推助速度为0.45~1mL/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预氧化处理的工艺参数为:温度为100~300℃,时间为2~5h;氮化工艺参数为,温度为500~900℃,时间为2~5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氮化钒/碳纳米纤维微波吸收剂,其特征在于,吸收剂的长径比大于60,当涂层厚度为2mm时,最小反射损耗为–25.3dB,有效吸收带宽为6.08GHz,频率范围为11.2~17.28G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14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