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节点构造及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3866.0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6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绪红;王宣鼎;陈古平;刘界鹏;伊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混凝土 薄壁钢管混凝土 薄壁 组合盖 墩柱 伸缩性 节点构造 施工工艺 组合梁 钢管混凝土柱 浇筑混凝土 预应力钢筋 安装方便 安装过程 薄壁钢梁 抗火性能 螺纹钢管 钢索 连接件 平台梁 耳板 预埋 张拉 抗震 混凝土 凝固 施工 加工 | ||
1.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和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7);
所述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7)的上端连接到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跨中的下表面;
所述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包括U形薄壁钢板(1)和若干预应力筋(3);
所述U形薄壁钢板(1)的横截面呈U型,其上端具有开口、下端是封闭的底面;
所述开口下方是U形薄壁钢板(1)的内部空腔;
所述内部空腔的横向长度方向为U形薄壁钢板(1)的纵向,所述内部空腔的纵向长度方向为U形薄壁钢板(1)的横向;
所述U形薄壁钢板(1)位于内部空腔两侧的部分记为侧板Ⅰ(102);所述U形薄壁钢板(1)位于内部空腔的下方的部分记为底板Ⅰ(101);
所述U形薄壁钢板(1)的纵向两端均焊接有封板(4);
若干所述预应力筋(3)位于内部空腔中;每一根预应力筋(3)均通过张拉形成预应力后,其两端均锚固在封板(4)上;
所述U形薄壁钢板(1)的内部空间浇筑并填满混凝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Ⅰ(101)的内表面焊接有若干的栓钉(1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薄壁钢板(1)的开口端焊接有若干的盖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薄壁钢板(1)由薄壁钢板通过冷弯、拼接或焊接加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3)为有粘接性的预应力钢丝、有粘接性的钢绞线、有粘接性的预应力螺纹钢筋、无粘接性的预应力钢丝、无粘接性的钢绞线或无粘接性的预应力螺纹钢筋。
6.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薄壁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盖梁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节点构造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薄壁钢板进行冷弯、拼接或焊接加工,从而制成所述U形薄壁钢板(1);其中,所述U形薄壁钢板(1)包括底板Ⅰ(101)和两个侧板Ⅰ(102);在所述底板Ⅰ(101)跨中的位置加工出若干的通孔;
2)若干所述预应力筋(3)穿过U形薄壁钢板(1)的内部空腔,使得每根所述预应力筋(3)的两端均伸出U形薄壁钢板(1);
3)若干所述预应力筋(3)伸出U形薄壁钢板(1)的一端穿过一块封板(4)的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预应力筋(3)伸出U形薄壁钢板(1)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块封板(4)的若干通孔,并将这两块所述封板(4)连接到U形薄壁钢板(1)的两个端面上;
4)将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7)安装在设计的位置,并在所述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7)的顶端预埋若干的连接件(701);
5)在所述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7)中段的侧壁上连接两个耳板(702),确保这两个所述耳板(702)的连线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7)的轴线相交;这两个所述耳板(702)均连接一根伸缩性螺纹钢管(703),每根所述伸缩性螺纹钢管(703)的上端均连接平台梁(704);其中,两个所述平台梁(704)的上表面和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7)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平台梁(704)之间连接有若干伸缩性钢索(705);
6)将步骤1)至3)中加工好的所述U形薄壁钢板(1)、若干所述预应力筋(3)和两块封板(4)的组合体安装到薄壁钢管混凝土墩柱(7)的上端,使若干所述连接件(701)插入底板Ⅰ(101)的若干通孔后伸入U形薄壁钢板(1)内部,所述底板Ⅰ(101)的纵向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平台梁(704)的上表面;
7)对所述预应力筋(3)的一端或两端进行张拉;并在每根所述预应力筋(3)的两端夹设张拉锚固件(301),使每个所述张拉锚固件(301)锚固在封板(4)上;
8)向所述U形薄壁钢梁(1)内部浇筑并填满混凝土(6);
9)待所述混凝土(6)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所述耳板(702)、伸缩性螺纹钢管(703)、平台梁(704)和伸缩性钢索(7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38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