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苝醌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6166.7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9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50/38 | 分类号: | C07C50/38;C07C50/36;C07C46/00;C07C46/10;C09K11/06;A61K41/00;A61K49/00;A61K31/122;A61P17/00;A61P9/14;A61P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黄海丽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苝醌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消旋体、互变异构体、同位素标记物、多晶形物、前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R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C1‑12烷基、C1‑12烷氧基、‑COC1‑12烷基、C3‑20环烷基,或者R1、R2共同形成=O;R3、R4、R5、R6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H、OH、C1‑12烷基、C1‑12烷氧基或‑COC1‑12烷基。式I所示的化合物保持了天然竹红菌素的所有优良特性,且显著提高了量子产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诊断和光动力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苝醌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苝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天然光敏色素,包括竹红菌素和痂囊腔菌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光敏剂或光疗药物,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此得到极大关注。
竹红菌素(Hypocrellin)是从寄生于我国云南等地箭竹上的一种寄生真菌-竹红菌(Hypocrella bambuase)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光敏剂,属于3,10-二羟基-4,9-苝醌类化合物。竹红菌素可用于光疗外阴白色病变和软化肥厚性瘢痕(于兰馥,罗子华,张胜泉,中华妇产科杂志,1984,1,19-31;梁睿媛,梅国栋,朱文英,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2,87-88),光疗皮肤淀粉样变苔藓、牛皮癣和头癣等皮肤病(王家璧,包建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5,5,349-352),是我国首次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光疗药物。
痂囊腔菌素(Elsinoe A,简称“EA”)是从云南丝状菌Elsinoe中发酵提取得到的。与竹红菌素相比,痂囊腔菌素具有更高的单重态氧量子产率,其单重态氧量子产率达到0.98。细胞实验表明,痂囊腔菌素的生物光动力活性比竹红菌素更高,是竹红菌素的2-3倍(李聪、何严萍、欧灵澄、田茂军、饶之坤、郭孟璧,科学通报,2006,51(60),646-649,台虹,李聪,马岚,陈远腾,陈永宽,欧灵澄,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554332 A)。但由于痂囊腔菌素的溶解性差,因此制备制剂一般比较困难。因此对痂囊腔菌素的化学结构修饰和药物制剂研究都远少于竹红菌素。
天然提取的竹红菌素主要有两种: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简称“HA”)和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 B,简称“HB”)(蒋丽金,竹红菌素的结构、性质、光化学反应及机制(I),科学通报,1990,35(21):1608-1616;蒋丽金,竹红菌素的结构、性质、光化学反应及机制(II),科学通报,1990,(22):1681-1690),其中95%以上为HA。在碱性条件下,HA可脱掉一分子水定量转化为HB(转化率99%)(赵开弘,蒋丽金,有机化学,竹红菌甲素在碱性和中性溶液中的结构变化,1989,9,252-254)。
HA、HB及EA的结构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6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金属线规划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干扰抵消实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