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羟哌吡酮口服缓释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6418.6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1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郑珊珊;邱宏春;龚欢;谢媛媛;包圆圆;姜孟寅;郭晓迪;谭丽;阮舒恬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霖贝利生物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24 | 分类号: | A61K9/24;A61K47/38;A61K47/14;A61K31/4545;A61P2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刘红梅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哌吡酮 口服 制剂 | ||
本发明公开了羟哌吡酮口服缓释制剂,所述缓释制剂,包括:羟哌吡酮或其可药用盐;一种或多种可药用赋形剂;至少含有一种具有缓释作用的聚合物。本发明选择了药用高分子材料作为缓释材料,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提供的羟哌吡酮缓释片在8‑24小时内逐步释放药物,从而减少药物吸收的峰谷现象,维持治疗所需的血药浓度,从而与普通片相比,可达到减少服用次数,作用持久,服用方便的目的,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羟哌吡酮口服缓释制剂。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因其具有高发病、高自杀、高复发、高致残率,和低识别、低就诊、低治疗率等特征,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逐渐增大,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目前,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5-HT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5-HT/NE双重重摄取抑制剂(SNRIs,如度洛西汀)等均存在起效延迟(2-6周)、毒副反应明显和有效率低(50-70%)、导致性功能障碍和自杀倾向等较严重缺陷。常用抗抑郁药物(如5-HT重摄取抑制剂)数小时内即可提高突触间隙5-HT水平,但同时激活突触前膜5-HT1A自身受体,产生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少5-HT的合成和释放。给药2-4周后,5-HT1A自身受体脱敏,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5-HT1A自身受体激活引起的负反馈抑制作用被认为在抗抑郁药物起效延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据报道,5-HT1A受体激动剂也能够使神经元突触前膜5-HT1A自身受体脱敏,发挥抗抑郁作用,大约3-7周的延迟起效时间。据研究表明,5-HT重摄取抑制剂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联合应用能够增强5-HT再摄取抑制剂的抗抑郁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可能由于这两种药物能协同作用使突触前膜5-HT1A自身受体脱敏,同时增强突触后膜神经传导功能。这类化合物可以快速起效并且有可能药效比单独用5-HT重摄取抑制剂或5-HT1A受体激动剂更强。因此,兼有5-HT重摄取抑制和5-HT1A受体激动双靶标活性药物成为新型特色抗抑郁药物研究的代表方向。
近年来基于“优化的单胺策略”,5-HT1A受体部分激动和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靶标抗抑郁药(serotonin partial agonist and reuptake inhibitors,SPARIs),因强效、快速起效、潜在低自杀倾向等特点,以及不良反应(包括性功能障碍和体重增加等)发生率低的优势,已成为新型药物的代表方向。SPARIs特异性加速突触前膜5-HT1A自身受体脱敏,以达到加快起效、增强疗效、降低毒性的目的。美国FDA于2011年批准新型抗抑郁药维拉佐酮(Vilazodone,ViibrydTM)上市销售,用于治疗抑郁症。该药表现出理想的抗抑郁效应,具有安全、起效快(1周起效)、效率高、副反应少等特点。羟哌吡酮的化学结构全新(非me-too和me-better类结构),与维拉佐酮的结构式完全不同,并且结构更简单,作用机制与维拉佐酮类似,为化药1.1类创新药物。
羟哌吡酮是新型抗抑郁新药,具有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SSRI)双靶标的活性化合物,抗抑郁、抗焦虑效应明确,兼有促认知活性,具有强效、快速起效、潜在低自杀倾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可用于预防或治疗抑郁症、焦虑症、认知缺陷、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疼痛、各种形式的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等。
羟哌吡酮化学名为1-[(4-羟基哌啶-4基)甲基]吡啶-2(1H)-酮,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霖贝利生物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普霖贝利生物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6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