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职业暴露与致癌风险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7288.8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9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寅;王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德安圣保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谢肖雄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癌 苯职业暴露 风险评估 暴露 应用 概率分布规律 健康风险评估 不确定性 定量关系 多阶模型 方法分析 风险表征 风险管理 风险评价 数值模拟 职业暴露 作业人群 辨识 分析 健康 监控 | ||
本发明涉及苯职业暴露与致癌风险评估方法,采用的方法方法的程序以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段法的步骤进行分析,即风险辨识、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等。应用ERDEM软件对内暴露剂量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多阶模型分析暴露剂量与致癌反应之间定量关系;针对暴露与风险的不确定性,采用crystal ball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析概率分布规律。本发明首次完整地提出了苯职业暴露与致癌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苯作业人群的健康监控、职业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工作。
方法领域
本发明属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控制技术及石油化工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苯职业暴露与致癌风险评估方法。
背景方法
石油化工是发生职业中毒、职业性肿瘤等职业病的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其生产及使用的苯等化学致癌物职业暴露引起的健康危害是当今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苯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质,针对苯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主要讨论苯职业暴露引起的致癌风险,因此,仅对工作场所中的苯暴露情况进行重点分析,不讨论其他有害物质对工人的健康危害。
长期接触较低浓度苯可引起慢性中毒。多数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最早和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白细胞持续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中度中毒者可见红细胞计数偏低或减少;重度中毒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已确认为人类致癌物,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苯在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Ⅰ级,属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现已将苯列入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高毒物品目录》。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苯列为可能导致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目前国际上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分子流行病学及健康风险评价成为职业肿瘤的高危人群监测与预警的有效技术依据,是目前预防控制职业肿瘤等重大职业病的重要途径。我国在苯等致癌物的职业暴露与致癌风险评估技术应用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使用专门的模型和方法来量化可能的暴露及其造成的健康风险,至今未被实际应用于高危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职业卫生检测、职业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估等工作。
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投产50万吨/年苯乙烯生产装置,采用传统工艺乙苯催化脱氢生产苯乙烯,生产的主要原料为乙烯、苯,在各工艺单元内存在着大量的苯、乙烯、乙苯等有毒有害物质。
苯乙烯生产是在露天密闭化环境中进行,生产工艺成熟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这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很大误区,认为在正常工况下,生产过程中逸散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剂量很小,暴露的程度会很低,基本不会造成急性中毒,因而职业危害问题常易受到忽略。但实际上,为了满足生产过程及保证产品质量的需求,车间工人及质量检验人员需要每天跟踪采样并进行实验室化验,存在长时间低浓度苯的职业暴露;如发生苯等毒物事故泄漏,可发生苯等毒物的高暴露。
该项目操作工的主要工作地点为乙苯装置、苯乙烯装置、加药间、中间储罐区、制冷站等,巡检过程主要检查各种泵类、管道、阀门、储罐、采样口等环节有无跑冒滴漏,每班现场巡检累计4h。装置区需要定期的卫生清理等非周期性的操作,存在苯等有害因素的暴露。苯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吸收很少。
因此,提出一种苯职业暴露与致癌风险评估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方法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项化学致癌物苯慢性暴露导致致癌风险的定量评估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德安圣保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德安圣保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72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