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人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9167.7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3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成田宗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B60R21/38;B60R19/52 |
代理公司: | 11225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萌萌;权太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栅 碰撞预测部 上端部 行人保护装置 车辆前方 可动机构 前表面 下端部 预测 向后 移动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其具备:碰撞预测部,其对车辆向车辆前方的行人(100)的碰撞进行预测;格栅(14),其被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前表面上并向后上倾斜,并且,该格栅以其上端部能够向前方推出的方式被安装于车辆上;可动机构,其在通过所述碰撞预测部而预测到了向所述行人(100)的碰撞的情况下,以使所述格栅(14)的上端部的前方推出量与下端部的前方推出量相比而较大的方式来移动所述格栅(1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辆向车辆前方的行人碰撞时,对该行人进行保护的行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行人保护的一环,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即对车辆周围的状态利用传感器等进行检测,当基于该检测结果而预测到向行人的车辆的碰撞时,通过作动器而使格栅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向车辆前方移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在预测到车辆向行人的碰撞的情况下,使被配置于与车辆前部的保险杠相比靠上方的格栅向车辆前方平行移动的技术。根据该技术,不仅是保险杠,格栅也能够对行人进行支承。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向行人的下半身部的输入局部性地变大的情况。
但是,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使格栅整体向前方平行移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因格栅的姿态会导致只有该格栅的一部分对行人进行支承。例如,在格栅向后上倾斜的情况下,该格栅的下端当然会突出至最前方。即便使该格栅向车辆前方平行移动,也会仅有该格栅的下端周边接触行人,因此,从使向行人的输入分散的观点来看有改善的余地。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05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示例中,公开一种能够更加切实地对行人进行保护的行人保护装置。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碰撞预测部,其对车辆向车辆前方的行人的碰撞进行预测;格栅,其被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前表面上并向后上倾斜,并且,该格栅以其上端部能够向前方推出的方式被安装于车辆上;可动机构,其在通过所述碰撞预测部而预测到了向所述行人的碰撞的情况下,以使所述格栅的上端部的前方推出量与下端部的前方推出量相比而较大的方式来移动所述格栅。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使格栅整体向前方平行移动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抑制格栅从车辆前端的突出量。另外,由于能够使格栅的姿态大致平行地接近行人的碰撞部位,因此能够对行人以更大的面进行接触,从而能够减轻局部性的负载的集中。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切实地对行人进行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为,所述格栅以使其倾斜角度能够进行变更的方式而能够摆动地被安装于车辆上,所述可动机构使所述格栅进行摆动以使所述格栅的上端部向前方推出。
通过设为使格栅摆动的结构,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而使格栅的上端部的前方推出量与下端部的前方推出量相比较大。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为,所述格栅能够绕被设置于与其上端部相比靠下方且被固定于车辆上的轴进行摆动。
通过将摆动的轴设定于与格栅的上端部相比靠下方,能够切实地使格栅的上端部的前方推出量与下端部的前方推出量相比较大。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可动机构使所述格栅在该格栅的上端未凸出到与所述车辆的最前端相比更靠前的范围内进行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会存在格栅突出至与车辆的最前端相比更靠前方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向行人的碰撞。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碰撞预测部对所述行人的体格进行判断,所述可动机构根据所述行人的体格,而使该可动机构所实现的对所述格栅的支承力发生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91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 下一篇:车辆驾乘人员头颈部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