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德纳杆菌、白色念珠菌双重检测的引物、探针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1128.0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邹国宝;郭光华;蔺皓;魏颖颖;刘欣欣;宋高尚;沈江卫;吴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生方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51;C12Q1/04;C12N15/11;C12R1/72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剂盒 引物 白色念珠菌 双重检测 杆菌 病原微生物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技术领域 保守区域 样本检测 灵敏度 探针组 检测 探针 感染 | ||
本发明涉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加德纳杆菌、白色念珠菌双重检测的引物、探针、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所述试剂盒中包含GD/CA保守区域特异的引物对和Taqman荧光探针,该试剂盒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准确地将GD/CA感染样本检测出来,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强,且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加德纳杆菌、白色念珠菌双重检测的引物、探针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阴道炎(vaginitis)即阴道炎症,是导致外阴阴道症状如瘙痒、灼痛、刺激和异常流液的一组病症。正常情况下有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居在阴道内,形成正常的阴道菌群。任何原因将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临床上常见有:细菌性阴道病(占有症状女性22%~50%)、念珠菌性阴道炎(17%~39%)、滴虫性阴道炎(4%~35%)、老年性阴道炎、幼女性阴道炎。对阴道炎的病原物进行有效鉴别和诊断,对于阴道炎的对症治疗至关重要。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最主要病原体是阴道加德纳杆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D),可经性接触传播。加德纳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常呈球杆状,有时呈丝状和多形状,常见两极染色。宽0.4--0.6微米,长1--2微米大小,无活动力、无鞭毛、无芽孢。许多菌株有荚膜。加德纳杆菌引起的感染多数较轻,多见于性活跃妇女。急性期白带增多,有鱼腥或氨的臭味,外阴潮湿不适,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骚痒。检查见部分患者外阴红肿,阴道粘膜充血,呈灰红色,轻度红肿,分泌物多呈均质性,稀薄,灰白色,有时为乳黄色或类绿色,腥臭味。阴道pH常为5--5.5。有时白带量少,仅有薄薄一层,如膜样覆盖在充血的阴道壁上。少数患者阴道壁有红斑或淤点,孕妇患者可引起流产或产后子宫内膜炎。感染重者也可导致败血症、尿道感染、肾周脓肿和膀胱炎等。
念珠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CA),此菌呈卵圆形,有芽孢及细胞发芽伸长而形成的假菌丝。念珠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小时后即可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白带多,外阴及阴道灼热瘙痒,外因性排尿困难,外阴地图样红斑(霉菌性或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典型的白带呈凝乳状或为片块状,阴道粘膜高度红肿,可见白色鹅口疮样斑块附着,易剥离,其下为受损粘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严重者可遗留瘀斑。但白带并不都具有上述典型特征,从水样直至凝乳样白带均可出现,如有的完全是一些稀薄清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状物。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的瘙痒症状尤为严重,甚至坐卧不宁,痛苦异常,也可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等症状。另外,尚有10%左右的妇女及30%孕妇虽为霉菌携带者,却无任何临床表现。
目前,加德纳杆菌(GD)、白色念珠菌(CA)性阴道炎(简称为GD/C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离培养、阴道炎五项/七项、和分子生物学诊断,三种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病原体的分离培养是GD/CA的金标准,但分离培养法对技术要求较高,费用较昂贵,耗时长,在临床检测中应用不多。
2)阴道炎五项-七项,是目前临床检测应用较多的实验室方法,主要检测阴道炎引起的相关指标变化,包括过氧化氢酶、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氧化酶、PH值。但这些指标均为间接检测,具备不确切性。
3)病原体核酸检测:具有快速、准确、检测窗口短、高灵敏度等优点,能够对GD/CA作出早期诊断,给病情的快速分析和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生方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生方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11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