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定位工装以及待加工部件的孔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1162.8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9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林;廖睿;余文涛;覃玉龙;陈雪友;谭克京;齐宏宇;谢评周;邱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11304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晓波<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45007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销 推动件 转向件 斜长孔 驱动 基座安装 孔定位工装 定位工装 方向垂直 方向带动 方向限位 加工设备 驱动方向 伸缩方向 同一方向 孔定位 孔壁 种孔 垂直 干涉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孔定位工装以及孔定位方法,孔定位工装包括定位销、驱动部和基座,所述基座安装有推动件,所述驱动部能够沿第一方向带动所述推动件运动;所述基座安装有连接所述定位销的转向件,所述转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限位,且所述转向件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存在夹角的斜长孔,所述推动件插入所述斜长孔,所述推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斜长孔的孔壁相互作用,使所述转向件带动所述定位销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由于定位销的伸缩方向与驱动部的驱动方向不同,具体是相互垂直,则对驱动部和定位销的位置关系作出了调整,二者不需要沿同一方向设置,安装时具备更高的灵活性,从而避免加工设备之间的干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孔定位工装以及待加工部件 的孔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零部件进行加工时,例如进行焊接操作,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往 往需要必须使用机器人焊接。而且,在设计焊接工装时,为了安装在机器 人上的焊枪在焊接时能够具有最优姿态和焊接空间,待焊接部位会设置定 位孔,以便定位,便于焊接的进行。
但是,通过传统的定位方式,则定位工装包括驱动部和定位销,由驱 动部驱动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这样驱动部会在定位孔外侧占据一定的空 间,可能对机器人的焊接形成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孔定位工装,包括定位销、驱动部和基座,所述基座 安装有推动件,所述驱动部能够沿第一方向带动所述推动件运动;所述基 座安装有连接所述定位销的转向件,所述转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限位,且 所述转向件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存在夹角的斜长孔,所述推动件 插入所述斜长孔,所述推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推动件与所述 斜长孔的孔壁相互作用,使所述转向件带动所述定位销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还包括推杆,所述推动件为推动销,所述驱动部为气缸,所 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杆固定,所述推杆沿其径向固定所述推动销。
可选地,所述基座设有安装腔,所述转向件、所述定位销、所述推杆 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基座。
可选地,所述基座设有转向座和安装座,所述安装腔设于所述转向座, 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孔,所述活塞杆插入 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推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的一端部敞口,且对应于所述转向件运动的侧面 也敞口;还设有导板,所述导板卡盖所述敞口,且所述导板以及所述安装 腔的另一端部均设有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长孔,所述推动件还插 入所述导向长孔。
可选地,所述基座还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至少封盖所述导向长孔。
可选地,所述定位销包括销轴和设于所述销轴端部的销板,以及突出 所述销板的销头,所述销头用于插入待加工部件的定位孔内定位。
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转向件,设置于所述转向件数量对应的所 述推动件,或所述推动件同时插入各所述转向件的所述斜长孔;一个所述 转向件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定位销。
可选地,各所述转向件的所述斜长孔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至少两个 所述斜长孔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对称,以使对应连接的所述定位 销沿相反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转向件为包括面板和侧板的L形转向板,所述侧板用于 安装所述定位销,所述面板设置所述斜长孔。
可选地,包括两个所述L形转向板,二者相对设置,两个所述L形转 向板的侧板位于所述基座的两侧,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销分别向所述基座 的两侧伸出或缩回;所述推动件为推动销,所述驱动部为气缸,所述气缸 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杆固定,所述推杆沿其径向固定所述推动销;所述推杆 位于两个所述L形转向板之间,两个所述L形转向板的所述斜长孔的延伸 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11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