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梁柔性垫层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5279.3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6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单兰亮;梁宏生;罗维成;罗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31/00;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梁 柔性垫层 施工工艺 柔性板材 垫层 防腐 不良地质条件 装配化施工 防腐材料 结构施工 全面解决 土方回填 防潮层 非刚性 工厂化 环保型 环保性 回填土 使用性 防裂 制备 建筑物 铺设 施工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梁柔性垫层及其施工工艺,该地梁柔性垫层包括由环保型非刚性防腐材料制作而成的地梁柔性垫层主体。该地梁柔性垫层的施工工艺包括:地梁柔性板材垫层制备;地梁柔性板材垫层铺设;地梁结构施工;地梁防腐施工;地梁土方回填及防潮层设置。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地梁柔性垫层及其施工工艺,可全面解决地梁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含不合格回填土)的防腐、防裂及沉陷等问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提高了建筑物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性,并可实现工厂化和装配化施工,适应当前业界发展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地梁柔性垫层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地梁是指在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中,设在地基土层上的钢筋混凝土梁,用以承载首层墙体传递的荷载,并起着增强基础整体性作用;为保证地梁混凝土施工质量,地梁底部一般采用厚度≥70mm、强度等级不低于C10的素混凝土垫层;地梁垫层主要起着隔离、找平和传力作用。详见图1。
但是上述传统的素混凝土刚性垫层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表现为:如若地梁混凝土垫层坐落在膨胀性地基上,在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将因承受过大的地基变形反力而发生地梁顶部开裂问题,对地梁的耐久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如若地梁混凝土垫层坐落在沉降性(含回填土)地基上,在使用期或因地基沉陷而发生梁底脱空和两侧回填土沉陷问题。如若地梁处在腐蚀性土壤中(如近海地区或盐碱地等),为保证地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须对地梁及基础采取防腐处理,并确保梁体不发生开裂而危及建筑结构安全。更进一步的,如若对上述不良地基进行换填或改良处理,则施工造价相对较高,且影响工期和进度。
地梁虽为建筑结构中的“最底层”的隐蔽构件,但事关整体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性等问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维修、处理极为不便。随着“百年建筑”理念在我国的兴起,结构耐久性越来越被业界重视,素混凝土刚性垫层技术已很难满足不良地质条件下(含回填土)的地梁防腐、防裂及使用性等要求,无法满足“百年建筑”的发展要求。
因此,设计出一种新的地梁垫层,以解决地梁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含不合格回填土)的防腐、防裂及沉陷等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地梁柔性垫层,设置于地梁底部,作为地梁的垫层使用,包括由环保型非刚性防腐材料制作而成的地梁柔性垫层主体。
本发明采用柔性垫层代替了传统的素混凝土刚性垫层,柔性垫层为环保型非刚性防腐材料,该类材料须为无毒、无味、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应具有较强的耐水性、耐腐性、耐温性、弹塑性、高韧性和耐久性等特点,较传统的素混凝土垫层更具环保性、适应性和使用性等优势。
同时,本发明地梁柔性垫层作为地梁与不良地基之间的蓄能层,可以吸收膨胀性地基变形传给地梁的能量,或利用地梁自重对柔性垫层产生的压能来补偿沉降性地基(含回填土)变形,有效解决地梁开裂、脱空或沉降等问题,避免地基土换填或改良造成的造价增加,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的耐久性、安全性、适应性、使用性和经济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做出如下改进:
优选的,上述地梁柔性垫层还包括防腐结构,所述防腐结构为:于所述地梁柔性垫层主体表面及所述地梁侧面共同铺设防腐卷材,或者于所述地梁柔性垫层主体与所述地梁梁体交角处涂覆防腐油膏。
优选的,所述防腐卷材粘贴于所述地梁柔性垫层主体表面,或者所述防腐卷材与所述地梁柔性垫层主体做成复合材料。
本发明通过在地梁柔性垫层主体上增设防腐结构,可有效解决地梁在腐蚀性土壤中的防腐问题,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地梁柔性垫层主体的厚度为10mm-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52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荷载预制枕梁的建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跟进套管桩基成孔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