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切花菊热处理茎尖脱毒组培基质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7895.2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1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郭方其;吴超;袁峰;黑银秀;柴金甫;刘君;丁晓瑜;徐智豪;黎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切花 热处理 脱毒 基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菊花热处理茎尖脱毒组培基质及方法、属于植物培育栽培技术领域,组培基质由分阶段依次顺序使用的诱导培养基组合、脱毒茎尖诱导培养基组合、壮苗培养与增殖培养基组合、生根培养基组合组成:诱导培养基组合由依次顺序使用的外植体诱导培养基、外植体初代诱导培养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组成;脱毒茎尖诱导培养基组合由依次顺序使用的外植体诱导培养基、茎尖诱导培养基Ⅰ、茎尖诱导培养基Ⅱ组成、壮苗培养与增殖培养基组合:其包括依次顺序使用的壮苗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本发明解决因长期的无性繁殖,导致植株体内病毒的大量积累,引起菊花品种退化和生长势减弱,影响切花品质,同时种苗无法高效大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于切花菊热处理茎尖脱毒组培基质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省栽培的切花菊主要是夏菊和秋菊,其中夏菊采收期为6月-7月,生长特点是在温暖的环境下,夜温10℃-23℃,昼温23℃-30℃环境下,能表现品种良好的生长特性,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可自然光照栽培,但不耐高温,在夏季高温下栽培,易出现花萼增厚,花径变小,花瓣卷曲不平,甚至现蕾后无法发育和开花等现象,代表品种为“优香”、“金扇”、“白舟”、“黄小”、“夏姬”、“白马”;而秋菊的采收期为10月-12月,生长特点是在凉爽的环境下,夜温16℃-23℃,昼温25℃-30℃环境下,能表现品种良好的生长特性,对光周期反应敏感,适合作遮黑栽培,代表品种“神马”、“十月黄中”、“精兴光玉”、“精兴荣山”、“诚”、“秋芳”、“金秀”、“调”、“红昌”,总体上无论是夏菊还是秋菊,生长期均会经历气温相对较高的阶段,高温期易加重切花菊病毒病的危害,目前我国栽培的切花菊品种主要从日本引进,生产上主要采用扦插繁殖的方式繁育种苗,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导致植株体内病毒的大量积累,引起品种退化和生长势减弱,影响切花品质。此外,切花菊还可用作茶饮,浙江省淳安县王阜乡等地民间有种植紫花野菊用于制作花茶,由于传统上采用分株繁殖方式生产种苗,易感染病毒和真菌病害,田间发病严重,缺株率高,影响产量和品质。
生产上切花菊母本培育的具体做法是将开花植株中拨除变异和混杂的植株,挑选保留原品种典型农艺性状,花色纯正,无明显病虫侵害的健壮植株,秋菊于切花采收后,每年11月份将开花后的老桩移栽至母本苗培育大棚建立一级母本园,而紫花野菊则采用田间留生长状况良好的植株进行下年度的种苗繁育。
由于繁殖用母本采自开过花的植株,长期无性繁殖,易感染病毒病和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等真菌性病害,而且田间存在蚜虫和蓟马等害虫等传播切花菊B病毒和番茄不孕病毒等病毒。因此,采用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来繁育无病虫害侵染的材料,以达到有效防止病虫害的侵染与传播。,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国外切花菊种苗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是通过茎尖脱毒组培技术培育成脱毒苗后,将脱毒苗经过温室防虫网条件下进行驯化炼苗,培育原原种,在防虫网内进行扦插扩繁培育原种,将原种苗供应种苗商作母本苗进行扩繁,生产用于切花栽培的种苗。
由于农户自留母本进行扦插繁殖,防护措施不到位,由蚜虫和蓟马等传播切花菊B病毒和番茄不孕病毒等病毒,导致品种退化和生长势下降,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种苗,而国内缺乏切花菊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由于茎尖诱导培养中易发生坏死等,茎尖培养诱导率低,因此开发提高切花菊组培苗热处理茎尖脱毒培养和高效繁育方法,这对加快优良切花菊品种脱毒种苗生产,促进优质种苗规模化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切花菊和紫花野菊等品种退化、组培苗移栽种植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适于切花菊热处理茎尖脱毒组培苗高效增殖方法,解决因长期的无性繁殖,导致植株体内病毒的大量积累,引起切花菊品种退化和生长势减弱,影响切花品质,同时种苗无法高效大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切花菊热处理茎尖脱毒组培基质,所述组培基质由分阶段依次顺序使用的诱导培养基组合、脱毒茎尖诱导培养基组合、壮苗培养与增殖培养基组合、生根培养基组合组成:
所述诱导培养基组合由依次顺序使用的外植体诱导培养基、外植体初代诱导培养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7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