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ATP再生系统的催化体系及其在生产谷胱甘肽过程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2421.7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3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范超;洪皓;齐佳琨;刘军;吴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54;C12N15/52;C12N15/70;C12P21/02;C07K5/037;C12R1/19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晓琴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atp 再生 系统 催化 体系 及其 生产 谷胱甘肽 过程 中的 应用 | ||
1.一种耦合ATP再生系统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分别将GshF基因和ppk2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上,获得含有GshF基因的大肠杆菌和含有ppk2基因的大肠杆菌,二者以3:2-3:1的比例混合培养获得混菌细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ATP再生系统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GshF基因的大肠杆菌和含有ppk2基因的大肠杆菌以2:1-5:2的比例混合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ATP再生系统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GshF基因的大肠杆菌的制备步骤包括: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密码子优化后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2所示的基因GshF整合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ATP再生系统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ppk2基因的大肠杆菌的制备步骤包括: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密码子优化后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4所示的基因ppk2整合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耦合ATP再生系统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为按照E.coli CRISPRCas9基因编辑试剂盒CR1001的方法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ATP再生系统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培养的方法是:将活化后的含有GshF基因的大肠杆菌和含有ppk2基因的大肠杆菌按照3:2-3:1的比例混合后,以8%-12%体积比的接种量接种,在37±0.5℃,pH为6.7±0.1,通气量20-100L·h-1、搅拌转速100-600rpm,使溶氧控制在10%-40%,发酵至对数后期收集菌体得混菌细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ATP再生系统的催化体系在生产谷胱甘肽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GshF基因的大肠杆菌和含有ppk2基因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获得的混菌细胞在37-45℃,pH为6-7.5条件下直接催化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GshF基因的大肠杆菌和含有ppk2基因的大肠杆菌在40-42℃,pH为6.5-7.0条件下直接催化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中使用的底物为L-甘氨酸150-170mM、L-谷氨酸钠150-170mM、MgSO4·7H2O 65-75mM、L-半胱氨酸盐酸盐135-145mM、ATP 1-3mM、六偏磷酸钠55-6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中使用的底物为L-甘氨酸155-165mM、L-谷氨酸钠155-165mM、MgSO4·7H2O 65-75mM、L-半胱氨酸盐酸盐135-145mM、ATP 1-3mM、六偏磷酸钠55-6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24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