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船舶的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4681.8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1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田喜民;王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21/30 | 分类号: | B63H2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宫旭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船舶 装置 | ||
1.一种应用于船舶的减振装置,其特征为,包括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之间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加以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结构上方对应为动力设备固定区域,第二固定结构上方对应为管路固定区域;
动力设备的两侧壁分别通过一组连接结构固定在上支撑平台的动力设备固定区域上;
与动力设备连接的管路系统通过多个减震组件固定在管路固定区域上;连接机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多个连接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动力设备的侧壁上,上连接板水平的设置在下连接板的上方,连接杆的顶部设有上限位板,连接杆自上而下的穿过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上支撑平台,然后通过螺母加以锁紧固定;每个连接杆上套设一个弹簧,弹簧压设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下连接板和上支撑平台之间设有弹性垫块,弹性垫块的截面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所有的连接杆均穿过弹性垫块;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承杆、第二支承杆和第三支承杆,第一支承杆垂直的焊接固定在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之间,第二支承杆和第三支承杆分别对称的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承杆的两侧,第二支承杆和第三支承杆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第一支承杆、第二支承杆和第三支承杆上分别一体成型的设有第一空心柱、第二空心柱和第三空心柱,第二空心柱和第三空心柱设置在同一高度,第一空心柱位于第二空心柱和第三空心柱的下方;
第一空心柱、第二空心柱和第三空心柱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并分别与两个圆弧形结构的转接块相连接,转接块中设有转接腔,第一空心柱、第二空心柱和第三空心柱中的转移通道分别与转接腔相连通;
转接块的底部设有撑杆,撑杆焊接固定在转接块与下支撑平台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船舶的减振装置,其特征为,与动力设备连接的管路系统包括两个水平连接管、两个转接管和一个竖直连接管;
其中一个水平连接管与动力设备相连接,该水平连接管与竖直连接管之间通过转接管相连接,竖直连接管向下延伸至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竖直连接管的底部与另一个水平连接管之间通过转接管相连接,转接管为波纹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船舶的减振装置,其特征为,减震组件包括两个端面为半圆环结构的半套环,半套环的一端一体式结构的设有一个半圆形结构的半支承环,半支承环的外径大于外套环的外径;
半套环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向外翻折的设有一个压合平台;
两个半套环相互拼接的包覆设置在水平连接管或竖直连接管的外壁上,使两个半套环的压合平台相互贴合后,并通过紧固件加以锁紧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船舶的减振装置,其特征为,固定在水平连接管上的减震组件通过多个第一缓冲杆固定在上支撑平台或下支撑平台上,第一缓冲杆固定在减震组件的压合平台上;
固定在竖直连接管上的减震组件通过多个第二缓冲杆固定在上支撑平台上,第二缓冲杆固定在减震组件的半支承环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船舶的减振装置,其特征为,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多个呈圆周状布设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焊接固定在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之间,第一固定杆自上而下倾斜向外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46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舰船推进系统
- 下一篇:一种平流层浮空器及高度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