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综合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0708.4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0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锚;张大腾;张峻;张小飞;张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产食品(山东)有限公司;金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C01D3/06;C01B7/09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1 | 代理人: | 刘晶 |
地址: | 25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综合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综合利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其先通过初级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当养殖南美白对虾其初级海水比重达到要求时,将初级海水送至卤虫养殖池进行卤虫养殖,当卤虫养殖池其波美度达到中级卤水波美度要求时,进行中级卤水提取溴素和饱和卤水制盐;完成制盐的苦卤进行钾镁提取;本发明的海水综合利用的方法,通过初级海水养殖,中级卤水提取溴素,饱和卤水制盐和苦卤提取钾镁;将养殖南美白对虾和制盐包括制盐后的苦卤的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而且节省了能量,最大程度开发了海水的综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利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海水综合利用的方法,属于海水利用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地球海水总储量大,因此,如果能够对其进行综合利用,能够很好地服务人类,其中,海水淡化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随着现代的科技进步,人们开始采取反渗透、热法等方式的海水淡化,可以解决人类未来淡水的需求,但是传统的海水淡化属于高耗能产业,而且得到淡水的同时所产生的浓盐水排放会造成二次污染,如何利用海水中固体物质,有效的利用淡化的浓盐水,实现海水淡化零排放是当今海水利用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662595.6,公开了一种海水综合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过滤:泵吸入海水依次经过活性炭过滤、微滤、超滤,滤出物待用;(2)淡化:采用膜法海水淡化装置或热法海水淡化装置将过滤后的海水进行淡化;(3)配置海水养殖环境:海水经淡化装置提取后留下的浓盐水,引入储水池,通过加入营养成分,人工配置成适合动植物生存的环境;采用该方法能有效的将海水处理后各阶段所得产物全部回收循环利用,实现了海水处理实现了零排放,减少了污染,同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价值;但其无法将海水连续综合利用,现有技术中,水产养殖中,需要动力提水,但养殖后尾水排放,既对环境有污染,电能等能量也浪费了,而盐场晒盐的前端,尤其是一级二级的晒盐池,面积很大,却没有利用起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海水综合利用的方法,将养殖南美白对虾和制盐包括制盐后的苦卤的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而且节省了能量,最大程度开发了海水的综合利用。
本发明的海水综合利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其先通过初级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当养殖南美白对虾其初级海水比重达到要求时,将初级海水送至卤虫养殖池进行卤虫养殖,当卤虫养殖池其波美度达到中级卤水波美度要求时,进行中级卤水提取溴素和饱和卤水制盐;完成制盐的苦卤进行钾镁提取。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海水养殖具体如下:
(1)、盐田池塘改造,将盐田池塘加深到1.2~1.5米或离池塘边5~10米挖一条环沟,所述环沟宽度15~20米,深度50~60cm;
(2)、盐田池塘进水,30厘米水深浸没塘底,用茶麸20克/m³杀灭野杂鱼及水生动物,用漂白粉15克/m³或者二氧化氯1克/m³消毒池塘底泥,杀灭病菌,池塘底部处理好后用40~60目筛网过滤进水至水深0.5~0.7米左右,完成盐田池塘肥水和放苗条件;
(3)、施肥,选择晴好天气,使用肥水剂加水搅拌均匀,全塘泼洒,进行肥水;
(4)、投苗养殖,选择晴朗天气,气温高于25℃时进行放苗,对完成肥水的盐田池塘投入南美白对虾苗,进行放养后开始正常养殖;
(5)、收虾,从6月底开始根据客户购买虾规格的要求,使用相应网目的迷魂阵或者地笼开始收虾,收虾一直到10月底~11月初,水温低于15℃,收虾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盐田池塘其养殖用水经过蒸发,盐度升高到65‰汇集到卤虫养殖池;比重1.050到比重1.090养殖卤虫;人工养殖流程分别为:种卵孵化、接种、养殖管理、卤虫产卵和卵的收获。
进一步地,所述中级卤水提取溴素其在10~ 25波美度下进行,其具体如下:其依次进行开车前的准备、开车运行、蒸馏和包装存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产食品(山东)有限公司;金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渤海水产食品(山东)有限公司;金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0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合高盐度海水养殖对虾的标粗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蟹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