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口径塑料管的楔形熔接方法及熔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1178.5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0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群;刘志军;罗佳;王子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子艺 |
主分类号: | F16L47/02 | 分类号: | F16L47/02;B29C65/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李志民 |
地址: | 05003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接 锥销 大口径塑料管 熔接结构 棒轴 楔形 挤压 锥面 楔形面结构 成型加工 管体连接 连接固定 面面接触 大口径 厚壁管 保压 放入 管体 孔深 施压 弯头 直管 三通 | ||
1.大口径塑料管的楔形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预处理:
按要求将同塑料材质的两段或多段管体端面或相贯坡口加工成型,然后拼装至成品形状并进行预固定,使待焊接的两管体端面保持稳定的接触;
B.一次熔接处理:
b1.在两管体的接缝处环向等间距制备多个呈楔形的一次熔接孔(11),一次熔接孔(11)的中心位于两管体的接缝上,多个一次熔接孔(11)以接缝所在的圆心为中心呈放射状布置;
b2.获取与一次熔接孔(11)相匹配、且与管体同材质的一次锥销棒(13),一次锥销棒(13)的长度大于一次熔接孔(11)的深度,使得一次锥销棒(13)与一次熔接孔(11)配合后,其大端能够凸出于一次熔接孔(11);
b3.将一次熔接孔(11)和一次锥销棒(13)加热熔接配合,并对一次锥销棒(13)轴向加压,使一次锥销棒(13)挤压一次熔接孔(11);
b4.保压至一次熔接孔(11)和一次锥销棒(13)冷却;
C.二次熔接处理:
c1.在相邻的两一次熔接孔(11)中间制备同样呈楔形的二次熔接孔(12),并使二次熔接孔(12)与相邻的一次熔接孔(11)相交,多个二次熔接孔(12)同样以接缝所在的圆心为中心呈放射状布置;
c2.获取与二次熔接孔(12)相匹配、且与管体同材质的二次锥销棒(14),二次锥销棒(14)的长度大于二次熔接孔(12)的深度,使得二次锥销棒(14)与二次熔接孔(12)配合后,其大端能够凸出于二次熔接孔(12);
c3.将二次熔接孔(12)和二次锥销棒(14)加热熔接配合,并对二次锥销棒(14)轴向加压,使二次锥销棒(14)挤压二次熔接孔(12);
c4.保压至二次熔接孔(12)和二次锥销棒(14)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塑料管的楔形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之后还具有步骤D整形处理:去除凸出于管体的一次锥销棒(13)和二次锥销棒(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塑料管的楔形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3和\或步骤c3包括以下步骤:
e1.分别对一次熔接孔(11)和\或二次熔接孔(12)内表面、以及对一次锥销棒(13)和\或二次锥销棒(14)外表面进行单独加热,使其均具有2-5mm厚的软化层;
e2.将一次锥销棒(13)和\或二次锥销棒(14)放置于对应的一次熔接孔(11)和\或二次熔接孔(12)内;
e3.从一次锥销棒(13)和\或二次锥销棒(14)的大端向小端挤压,或从小端拉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口径塑料管的楔形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1与步骤e2之间还具有步骤e1.5:
e1.5.将一次锥销棒(13)和\或二次锥销棒(14)以及一次熔接孔(11)和\或二次熔接孔(12)冷却至表层结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塑料管的楔形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3或步骤c3包括以下步骤:
f1.在一次锥销棒(13)或二次锥销棒(14)的表面螺旋缠绕加热丝;
f2.将一次锥销棒(13)或二次锥销棒(14)放置于对应的一次熔接孔(11)或二次熔接孔(12)内,并给加热丝通电使接触面熔融实现熔接;
f3.从一次锥销棒(13)或二次锥销棒(14)的大端向小端挤压,或从小端拉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口径塑料管的楔形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的直径为1~2.2mm,相邻两圈加热丝之间的间距为2~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塑料管的楔形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熔接孔(11)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g1.在预处理操作将管体吊装到位后,在管体的待熔接的端面环向等间距地加工多个楔形半槽;
g2.在预处理操作将管体拼装至成品形状后,转动管体,使两段管体的楔形半槽形成一完整的楔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子艺,未经王子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117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