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水粑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2852.1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9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左登良;戴益清;陈文方;左齐;李筠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齐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L29/00;A23L5/43;A23L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400 江西省景德镇***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水 籼米 制作 纯碱 黄栀子 食用油 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质量百分比 磨成米浆 原料配方 锅铲 稻草灰 碱性水 水过滤 温水 蒸笼 扁形 搓揉 大锅 米浆 蒸熟 煮食 主食 浸泡 浸润 小吃 食用 安全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水粑及其制作方法。一种碱水粑及其制作方法,制作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粘籼米37~41%,水分57~59%,碱0.05%左右,食用油2.9%左右,黄栀子0.1%左右。原料中的碱,可以是纯碱或稻草灰溶于水过滤出的碱性水。制作技术方案包括:1、选择粘籼米;2、浸泡12小时左右;3、加入纯碱黄栀子温水浸润40分钟左右;4、磨成米浆并搅拌均匀;5、准备好大锅、锅铲和食用油;6、将米浆炒成米粑;7、搓揉;8、制成0.4~0.5公斤重的扁形米粑;9、放在蒸笼中蒸熟。本发明的碱水粑主要原料是粘籼米,适宜与所有人食用,可炒食、煮食,味美营养安全,可作主食或小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水粑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桌上,人们注重美食的多样性,也注重美食的口感,更注重美食的安全性。碱水粑的发明不仅迎合了餐桌的多样性,可以炒食、煮食,也可以蒸食、煎食、烤食,而且味美、营养、口感好,碱水粑的主要成份是大米,大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还含有脂类、维生素、氨基酸、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粘籼米胚乳淀粉中含的15%~30%是直链淀粉,粘性小,易消化,适宜与所有人食用,食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碱水粑及其制作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碱水粑和碱水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一种碱水粑,包括其形状、颜色、组成成分、各组成成分的作用、食用方法和存贮方式:
(1)形状:一般为长扁圆型或扁圆型,长扁圆形一般长15厘米左右、宽7厘米左右、厚3厘米左右,扁圆形一般直径15厘米左右、厚3厘米左右,单个重量约0.4~0.5公斤;
(2)颜色:一般为浅棕黄色;
(3)组成成分:所述碱水粑,主要由大米制成,主要成分是米和水,还包括碱、食用植物油,为调节其品质及颜色,适当加入黄栀子;
所述一种碱水粑,其特征在于制作碱水粑的米,在制作时应选择糊化温度高,膨胀性大、粘性小的粘稻类籼稻米;
所述碱水粑中的碱,可以是食用纯碱碳酸钠,也可以是干稻草、干茶子壳烧成灰溶入水后过滤出的碱性水;
所述碱水粑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米36.95~40.77%,水分57.09~59.13%,纯碱0.05%左右,食用植物油2.85%左右,黄栀子0.1%左右;
所述碱水粑的组成按1公斤粘籼米所需其它成分份数比为:米1公斤,则需要水1.4~1.6公斤、碱1~2克、食用植物油0.05~0.1公斤、黄栀子2~4克;
(4)组成成份的作用:粘籼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还含有脂类、维生素、氨基酸、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胚乳淀粉中含的15%~30%是直链淀粉,粘性小,易消化,适宜与所有人食用,是碱水粑的主要组成成分;水分:调制软硬度;纯碱:主要成份是碳酸钠,白色粉墨状,是碱水粑的重要组成成分,放入纯碱可以使碱水粑疏松,显浅棕黄色,有碱味,食用少量纯碱具有去湿热,化食滞,解毒制酸的作用,可以从干货店购买,也可以用干稻草、干茶子壳烧成灰过滤出的碱性水代替;食用植物油:起润滑作用,使米浆米粑不粘锅,也可以增强碱水粑的美味感,同时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黄栀子:主要起调色作用,使碱水粑颜色显浅棕黄色,色泽光亮,同时还具有治疗湿热黄疸、热病心烦、化痰止咳、宽肠通便的作用;
(5)食用方法,主要进行炒食和煮食,也可以进行火锅煮食、蒸食、煎食、烤食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齐,未经左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2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