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淬火炉热能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6492.2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7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冯以盛;张运涛;柴明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联美弹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C21D9/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胡莹 |
地址: | 25509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淬火炉 回火炉 进气口 热能利用系统 烟筒出口 联通 金属热处理 热能利用率 大气环境 二次利用 高温烟气 热能利用 回火 排出 生产成本 加热 余热 能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淬火炉热能利用系统,主要用于金属热处理行业,尤其适用于淬火炉的热能利用。本发明所述系统,将淬火炉的烟筒出口与回火炉的进气口联通。本发明通过将淬火炉、回火炉联通在一起,淬火炉烟筒出口排出的高温烟气会通过回火炉的进气口通入回火炉中,用以加热回火工件,达到余热二次利用的目的,从而使淬火炉内热能利用率大大提高,降低了能耗,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起到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淬火炉热能利用系统,主要用于金属热处理行业,尤其适用于淬火炉的热能利用。
背景技术
金属淬火所用加热炉炉温一般为870℃左右,回火炉温一般为470℃左右。目前金属淬火用加热炉、回火炉一般都采用工业燃气炉,工业燃气炉的工作原理是由高压空气助燃高压燃气而产生热量,同时排出大量尾气,特别是箱式炉所排出的尾气温度与炉温几乎等温,大量热量便会随尾气排出炉外;另外,炉体表面温度与空气环境温度的温差为40-45℃,因此炉体表面也会散失热量,合计热量损失一般为70-75%,即真正被作用到工件上的热能利用率只有25-30%左右,会造成极大的热能浪费,同时排放的废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大气环境的淬火炉热能利用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淬火炉热能利用系统,将淬火炉的烟筒出口与回火炉的进气口联通。
本发明通过将淬火炉、回火炉联通在一起,淬火炉烟筒出口排出的高温烟气会通过回火炉的进气口通入回火炉中,即将淬火炉中的全部尾气余热排入回火炉中用于加热回火工件,达到余热二次利用的目的,通过将淬火炉、回火炉联通,能够使淬火炉内热能利用率大大提高,降低了能耗,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起到保护大气环境的作用。
其中,淬火炉烟筒出口与回火炉进气口二者之间的联通方式有以下两种:
方式一:
淬火炉的烟筒出口设置于淬火炉膛顶部或者任一侧的炉墙壁上,回火炉的顶部或者炉墙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烟筒出口通过管道与回火炉的进气口联通,淬火炉的烟筒所排出的高温烟气通过管道排入回火炉中。
方式二:
回火炉位于淬火炉一侧,且二者共用一侧壁,在共用侧壁上开孔,该孔同时作为淬火炉的烟筒出口和回火炉的进气口。淬火炉的烟筒所排出的高温烟气直接通过经共用侧壁上的孔排入回火炉中。
本发明中的淬火炉优选以下结构形式:
淬火炉下部设有第一导热板并通过第一导热板将淬火炉炉体内腔分隔成上部淬火炉膛和下部淬火燃烧室两部分,第一导热板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淬火烧嘴设置在淬火燃烧室两侧的炉墙壁上。
通过在淬火炉底部增设淬火燃烧室和第一导热板,这样火焰不直接喷入淬火炉膛而是经淬火烧嘴喷入淬火燃烧室内,高速喷出的火焰在淬火燃烧室有限的空间内形成强对流,与淬火燃烧室内的空气迅速搅拌,使两千度左右的高温火焰气流迅速与淬火燃烧室内的低温气流混合均热,再加上第一导热板的压制作用,避免淬火烧嘴喷出的火焰进入淬火炉膛后直接局部向上流动,而是通过第一导热板上的第一通孔均匀地向上流动,同时,一部分热量会通过第一导热板的辐射进入淬火炉膛,保证淬火炉膛水平截面不同部位的温度均匀性。另外,全部热量从整个淬火炉炉底均匀向上进入淬火炉膛,运用了最合理的热气流向上流动的加热原理,而不像传统工业燃气炉火焰从淬火炉膛的顶部或两侧或炉底两侧的局部范围内直接进入淬火炉膛,保证了本设计的淬火炉膛垂直截面不同高度位置的炉温均匀性。同时,上行至淬火炉膛顶部的热量会通过淬火炉膛顶板辐射到淬火炉膛内和淬火工件上,经辐射下行的一部分热量会再次通过第一导热板辐射回淬火炉膛内和淬火工件上,会进一步增加炉温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联美弹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联美弹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64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工位中频淬火机
- 下一篇:零件整体淬火自动旋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