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位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6878.3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9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4 | 分类号: | G06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史翠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电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位电路,复位电路包括线缆连接器、线缆状态检测器和复位芯片;复位芯片与线缆状态检测器的使能端连接,用于控制线缆状态检测器的使能。线缆状态检测器的输入端与线缆连接器连接,线缆状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复位芯片的复位端口连接,用于根据线缆连接器接入线缆的个数,控制复位端口执行复位操作。复位端口执行复位操作后,复位芯片可以根据线缆接口接入线缆的个数,调整复位端口的数据带宽,从而保证复位端口提供的数据带宽和线缆总带宽的一致性。该复位电路通过硬件设备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复位端口的复位操作,硬件电路不受网络信号的影响,提升了端口复位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口复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复位电路是一种用来使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的电路设备,它的操作原理与计算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启动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复位电路,就是利用它把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就像计算器的清零按钮的作用一样,以便回到原始状态,重新进行计算。
非透明桥接(Non-transparent Bridging,NTB)的功能和透明桥很相似,其主要差别只有一点,即在非透明桥的两边都有智能设备或处理器,并且他们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而且非透明桥一边的主机不能看到桥另一边的完整地址或I/O空间。每个处理器把非透明桥的另一边看做一个端点(endpoint),并把它映射到自己的地址空间。通常一颗PCIEswitch芯片包含多个NTB端口,每个端口都有自己的复位引脚。现有的技术大多采用软件检测各个端口的状态,在检测到线缆数量变化或端口异常时通过软件控制端口复位。软件控制端口复位的稳定性较差。
可见,如何提升端口复位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位电路,可以提升端口复位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位电路,包括线缆连接器、线缆状态检测器和复位芯片;
所述复位芯片与所述线缆状态检测器的使能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线缆状态检测器的使能;
所述线缆状态检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线缆连接器连接,所述线缆状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复位芯片的复位端口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线缆连接器接入线缆的个数,控制所述复位端口执行复位操作。
可选的,所述线缆连接器包括四个线缆接口;所述复位芯片的第一复位端口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连接;所述复位芯片的第二复位端口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线缆状态检测器包括第一线缆状态检测器和第二线缆状态检测器;
所述复位芯片分别与第一线缆状态检测器的使能端以及第二线缆状态检测器的使能端连接,用于在第一复位模式下,控制第一线缆状态检测器以及第二线缆状态检测器使能;
第一线缆状态检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连接,第一线缆状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复位芯片的第一复位端口连接,用于在第一复位模式下当所述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接口插入线缆时,控制所述第一复位端口复位;
第二线缆状态检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连接,第二线缆状态检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复位芯片的第二复位端口连接,用于在第一复位模式下当所述第三接口以及所述第四接口插入线缆时,控制所述第二复位端口复位。
可选的,所述线缆状态检测器还包括第三线缆状态检测器;
所述复位芯片与所述第三线缆状态检测器的使能端连接,用于在第一复位模式下,禁止所述第三线缆状态检测器使能;在第二复位模式下,禁止所述第一线缆状态检测器和所述第二线缆状态检测器使能,并控制所述第三线缆状态检测器使能;所述复位芯片的第一复位端口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的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68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