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煤炼焦体系构建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8012.6 | 申请日: | 201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祥;葛居娜;李轶;杨立新;汪勤峰;夏海英;曾海梅;刘宁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谢乔良;朱智华 |
地址: | 6503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煤 炼焦 体系 构建 及其 应用 | ||
1.一种焦煤炼焦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GB/T5751-2009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用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焦炭冷态抗碎强度M40及热态反应后强度CSR指标对1/3焦煤进行细分类形成混1/3焦煤Ⅰ、混1/3焦煤Ⅱ的方法,指导焦炉生产对焦炭质量的控制:
严格按检测标准对分类煤、焦炭指标进行相关检测,获得准确指标;
严格按200kg焦炉操作规程进行炼焦过程控制,及时调整加热煤气流量,保证焦炉炼焦温度在1050~1010℃下可控,使焦炭均匀成熟;
所述方法用于补木炼焦煤的工艺,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检测补木炼焦煤的工艺指标,包括:Vdaf为33.58%、G值为88、Y值为17.0mm、最大平均反射率为0.984,其分布为0.8%~1.2%为66.1%;
B.将10%水分的260kg炼焦煤装入200kg试验焦炉内,在1050~1010℃的加热条件下,干馏16.5h,获得198kg焦炭;
C.按GB/T 2006-2008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200kg焦炉焦炭试样的冷态抗碎强度M40为60.5%;
D.按GB/T 4000-2008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200kg焦炉焦炭试样的热态反应后强度CSR为52.09%;
E.按炼焦煤精细分类方法该煤种为混1/3焦煤Ⅱ,按GB/T5751-2009国家标准为1/3焦煤,炼焦煤精细分类方法为:
F.将混焦焦煤、混主1/3煤Ⅰ、混1/3焦煤Ⅱ分别装入配煤槽中,用变频配煤皮带按干煤计量为:传统分类方法混主焦煤45%、混1/3焦煤55%:新分类方法混主焦煤45%、混1/3焦煤Ⅰ15%、混1/3焦煤Ⅱ40%进行配合后送入焦炉炭化室炼焦;前者焦炭质量指标M40为87.05%、CSR为64.15%;后者焦炭质量指标M40为88.35%、CSR为64.25%;通过增加混1/3焦煤Ⅱ配比,提高焦炭M40指标,达到方便控制焦炭质量与成本的目的;
所述方法综合考虑了炼焦煤的结焦性能对分类方法的引领作用,既强化了产品实物质量对煤分类的指导作用,又兼顾了原料煤的内在质量要求,能对炼焦煤进行动态、客观的分类管理,以及使用价值作出合理判断,并实现了焦炭单一指标M40或CSR的调整控制与原料煤质量的一一对应;生产组织上增加混1/3焦煤Ⅰ的配比,可提高焦炭CSR指标,反之亦然、增加混1/3焦煤Ⅱ的配比,可提高焦炭M40指标,反之亦然;使焦炭质量及成本控制变得相对简单易行,降低了焦炭质量变化对高炉生产的负面影响。
2.一种焦煤炼焦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GB/T5751-2009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用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焦炭冷态抗碎强度M40及热态反应后强度CSR指标对1/3焦煤进行细分类形成混1/3焦煤Ⅰ、混1/3焦煤Ⅱ的方法,指导焦炉生产对焦炭质量的控制:
严格按检测标准对分类煤、焦炭指标进行相关检测,获得准确指标;
严格按200kg焦炉操作规程进行炼焦过程控制,及时调整加热煤气流量,保证焦炉炼焦温度在1050~1010℃下可控,使焦炭均匀成熟;
所述方法用于火铺炼焦煤的工艺,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检测火铺炼焦煤的工艺指标,包括:Vdaf为32.33%、G值为86、Y值为20.0mm、最大平均反射率为1.094,其分布为0.8%~1.2%为68.8%;
B.将10%水分的260kg炼焦煤装入200kg试验焦炉内,在1050~1010℃的加热条件下,干馏16.5小时,获得196kg焦炭;
C.按GB/T 2006-2008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200kg焦炉焦炭试样的冷态抗碎强度M40为45.9%;
D.按GB/T 4000-2008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200kg焦炉焦炭试样的热态反应后强度CSR为61.03%;
E.按炼焦煤精细分类方法该煤种混1/3焦煤Ⅰ,按GB/T5751-2009国家标准为1/3焦煤,炼焦煤精细分类方法为:
F.将混焦焦煤、混主1/3煤Ⅰ、混1/3焦煤Ⅱ分别装入配煤槽中,用变频配煤皮带按干煤计量为:传统分类方法混主焦煤45%、混1/3焦煤55%:新分类方法混主焦煤45%、混1/3焦煤Ⅰ25%、混1/3焦煤Ⅱ30%进行配合后送入焦炉炭化室炼焦;前者焦炭质量指标M40为87.05%、CSR64.15%;后者焦炭质量指标M40为87.15%、CSR为65.65%;通过增加混1/3Ⅰ焦煤配比,提高焦炭CSR指标,达到方便控制焦炭质量与成本的目的;
所述方法综合考虑了炼焦煤的结焦性能对分类方法的引领作用,既强化了产品实物质量对煤分类的指导作用,又兼顾了原料煤的内在质量要求,能对炼焦煤进行动态、客观的分类管理,以及使用价值作出合理判断,并实现了焦炭单一指标M40或CSR的调整控制与原料煤质量的一一对应;生产组织上增加混1/3焦煤Ⅰ的配比,可提高焦炭CSR指标,反之亦然、增加混1/3焦煤Ⅱ的配比,可提高焦炭M40指标,反之亦然;使焦炭质量及成本控制变得相对简单易行,降低了焦炭质量变化对高炉生产的负面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80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