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身零件查询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0060.9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3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肖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上善仿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 | 分类号: | G06F16/245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身 零件 查询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零件查询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需要查询的编码信息,所述编码信息是指环状结构编码、载荷路径编码、关联性编码和车型编码的组合;数据库单元,用于预先存储指定了零件号的车身零件的数据信息,所述零件号由环状结构编码、载荷路径编码、关联性编码和车型编码组成;检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编码信息,在数据库单元中查询包含所输入编码信息的零件号对应的车身零件的数据信息;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查看或读取查询到的车身零件的数据信息。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目标数据快速而准确的查询,将显著提升主机厂的整车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车身零件查询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由三百到四百多个零件组成,每个零件的设计包含结构设计、选材设计、性能设计、工艺设计等等。车身的一般开发流程是车身部门设计好零件的结构和选材,然后将零件数据传送给CAE部门进行性能分析,性能验证优化完了之后,将优化后的零件数据传送给工艺部门进行工艺制造性分析,最终冻结每个零件的技术设计方案。从车身开发流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同一零件的设计涉及不同的技术部门,不同的设计领域是相互关联的,且开发周期一般要持续两到三年。因此,在主机厂的汽车研发的IT系统中,涉及不同部门的工程师对大量零件数据的记录、上传、下载、传输、查询、修改、确认等等环节,清晰而明确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显著提升研发效率。
主机厂每个车型的研发,都存在一个物料管理清单,即BOM表。在BOM表中,每个零件有一个零件名及与其对应的零件号,此零件相关的设计数据均与零件号进行关联,通过在BOM表中确定零件号,然后在IT系统中搜索此零件号,即可查询到零件的详细设计数据,因此,BOM表是实现车身零件数据管理的核心,一般项目管理部负责车型BOM的制订与管理。
在BOM表中,每个零件有一个零件名及与其对应的零件号,例如一个工程师说“水箱上横梁本体”,“水箱”位于发动机舱,“上横梁”表示水箱上面的安装位置,“本体”是上横梁上的主零件,因此,在其他工程师的大脑中,根据零件名的空间定位功能可以立刻明白此工程师说的是哪个零件,从而,通过零件名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如果此时工程师说的是此零件的零件号,如“5300501”,在不配零件图片的条件下,几乎没有工程师能够明白是哪个零件,信息传递出现阻断。
然而,在IT系统中则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场景,必须通过零件号来管理庞大的车身数据而不是零件名。零件号一般由字母与数字组合构成,以适应进入IT系统中的零件号的简洁性特征要求,方便数据的查找与搜索。如名为“水箱上横梁本体”的零件,在IT系统中若采用零件名命名,若采用拼音输入法,搜索零件名要输入“shuixiangshanghengliangbenti”,输入越长越容易出错,采用零件号,则只需输入“5300501”,且不容易出错,因此,采用零件号会提高研发效率。此外,车身是按照车身的焊接工艺流程来管理数据的,车身的工艺结构划分为前舱、前地板、后地板、后围、左侧围、右侧围、顶盖等子系统,一般通过零件号的前半部分可以判断出此零件所在的子系统,而通过零件名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零件号在IT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从以上两个应用场景中可以知道:零件名具有空间定位功能而不具备简洁性特征,零件号具有简洁性特征而不具备空间定位功能,因此,在BOM中必须将零件号与零件名进行一一对应。在IT系统中,查找与搜索零件的步骤是:在BOM表中,根据搜索零件名查询到此零件的零件号,然后根据零件号在IT系统中查询到此零件数据信息。在BOM表中,零件号的前半部分(如“5300”)针对车身工艺结构具有一定的指代功能,后半部分(如“501”)针对具体零件则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即一个零件在几个待选零件号中,可以指定这个也可以指定那个,零件号并不是唯一的与特定零件对应,因此,通过零件号不能明确是哪个零件,除非记得车身全部零件号对应的零件名或空间位置,但靠记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上善仿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上善仿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00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