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解嘌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2221.8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4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星;李晶;张川;伍世润;程炳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肖阳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嘌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降解嘌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光源照射光催化物质,使所述光催化物质发生电子跃迁,以便形成包括自由基的强氧化活性物质;将食物与所述强氧化活性物质接触,以便降解所述食物中的嘌呤。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满足人体对多元化饮食的需求,还可以减少人体对嘌呤物质的摄入量,从而能够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保障健康饮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降解嘌呤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内的嘌呤物质长期代谢紊乱会造成尿酸水平过高并沉积,从而引起痛风。近年来,痛风的全球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证实,膳食因素对痛风发病的影响较大,饮食是尿酸高(痛风)患者外源性嘌呤和尿酸的主要来源,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肉类等食物,极易使人体内产生过剩嘌呤,引发嘌呤代谢紊乱,进而产生痛风。低嘌呤饮食有助于缓解和防治痛风,但嘌呤是非常稳定的小分子物质,难以降解,而通过少吃甚至不吃的方式来控制嘌呤摄入量,又严重限制了痛风患者的多元化饮食需求。
因此,如何兼顾人体的嘌呤摄入量和多元化饮食需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降解嘌呤的方法。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满足人体对多元化饮食的需求,还可以减少人体对嘌呤物质的摄入量,从而能够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保障健康饮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降解嘌呤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
利用光源照射光催化物质,使所述光催化物质发生电子跃迁,以便形成包括自由基的强氧化活性物质;
将食物与所述强氧化活性物质接触,以便降解所述食物中的嘌呤。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降解嘌呤的方法采用光催化氧化原理,利用光源照射光催化活性物质,使光催化活性物质发生电子跃迁形成空穴和自由电子,进而进一步产生大量自由基等氧化性极强的活性物质,该强氧化活性物质可以将食物中的嘌呤物质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达到降低饮食中嘌呤含量的目的。由此,采用该方法不仅可以满足人体对多元化饮食的需求,还可以减少人体对嘌呤物质的摄入量,从而能够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保障健康饮食。
另外,根据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降解嘌呤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食物为烹饪中或烹饪后的食物。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食物中嘌呤物质的降解效率及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食物的温度为5~100℃,和/或使食物在振动、搅拌、对流、翻滚或沸腾状态下与所述强氧化活性物质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催化物质为选自纳米氧化钛、纳米铂、纳米钯、纳米氧化硅和纳米富勒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的波长为200~800纳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催化物质为纳米氧化钛,所述光源的波长为200~387纳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紫外光和/或可见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所述光源连续照射或间歇照射所述光催化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加热状态或非加热状态下将所述食物与所述强氧化活性物质接触,以便降解所述食物中的嘌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密闭或非密闭条件下将所述食物与所述强氧化活性物质接触,以便降解所述食物中的嘌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22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