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3427.2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5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R·拉姆皮南;J-M·埃塔穆尔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力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王莉莉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包括:电梯井道,其由周围壁和顶端终端及底端终端限定;电梯轿厢,其可以在电梯井道内竖直移动;电梯曳引机,适用于驱动电梯轿厢;机电制动设备,用于制动电梯轿厢的移动;第一测量装置,适于提供电梯轿厢的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一速度数据;第二测量装置,适于提供电梯轿厢的至少第二位置数据;以及安全监控单元,其通信地连接至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并且配置为从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二位置数据确定电梯轿厢的同步位置,并且从第一速度数据和电梯轿厢的同步位置确定电梯轿厢在顶端终端或底端终端附近的减速故障。安全监控单元适于在确定减速故障后,利用机电制动设备进行电梯轿厢的制动。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电梯速度监控。电梯具有机电制动器,机电制动器适用于曳引机的牵引滑轮或旋转轴,以停止曳引机的移动,并进而停止由曳引机驱动的电梯轿厢。曳引机通常具有两个机电制动器。制动器的尺寸必须设计为能够使负载为125%(过载25%)的电梯轿厢停止并在电梯井道内保持静止。制动器可以用于救援情况和紧急制动,从而在发生运行故障时停止电梯轿厢,例如,电梯轿厢超速或电力故障的情况。
传统上,电梯由通过曳引机的牵引滑轮运行的钢丝绳驱动。当曳引机械制动器关闭以停止电梯轿厢移动时,钢丝绳在牵引滑轮上滑动以减缓电梯轿厢的减速,否则该减速可能给电梯乘客造成不适或甚至危险。
最近提出了一种新涂层曳引绳。这种曳引绳可以是具有高摩擦涂层的传统圆钢丝绳,或具有高摩擦涂层的带,例如聚氨酯涂层。带的承载部件可以是钢帘线,或者可以由合成纤维制成,例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
这些新涂层曳引绳在绳和牵引滑轮之间产生更大摩擦。减少绳在牵引滑轮上的滑动可能导致电梯轿厢在紧急停止情况下的减速加快,这种情况对于电梯乘客来说是不期望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该电梯包括:电梯井道,其由周围壁和顶端终端及底端终端限定;电梯轿厢,其可以在电梯井道内竖直移动;电梯曳引机,适用于驱动电梯轿厢;机电制动设备,构造为用于制动电梯轿厢的移动;第一测量装置,适用于提供电梯轿厢的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一速度数据;第二测量装置,适用于提供电梯轿厢的至少第二位置数据;安全监控单元,其通信连接至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安全监控单元构造为从第一和第二位置数据确定电梯轿厢的同步位置,并且从第一速度数据和电梯轿厢的同步位置确定电梯轿厢在顶端终端或底端终端附近的减速故障。安全监控单元适用于在确定减速故障后,至少利用机电制动设备进行电梯轿厢的制动。
同步位置是位置数据,该位置数据由第一测量装置提供,然后通过来自第二测量装置的独立位置数据验证并(如果需要的话)校正,以提高该位置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进而提高其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测量装置是脉冲传感器单元,第二测量装置是门区传感器。
这可以意味着具有可编程安全监控单元和通信连接至可编程安全监控单元的测量装置的分布式电子安全系统用于执行安全相关的ETSL(紧急终端速度限制)电梯制动功能。第一测量装置可以灵活地设置在电梯系统中的适当位置。例如,第一测量装置可以是安装至适当电梯部件的脉冲传感器单元,例如安装至电梯轿厢、限速器、电梯轿厢的滚轮导靴和/或安装在一个或多个电梯层台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脉冲传感器单元安装至电梯轿厢的绳滑轮。电梯轿厢可以通过绳滑轮悬停在曳引绳上。脉冲传感器单元可以适用于测量绳滑轮的旋转速度。绳滑轮的旋转速度表示曳引绳经由绳滑轮运行的速度,因而也表示轿厢的速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电梯包括与电梯井道的底端终端相关联的电梯轿厢的安全缓冲。
根据一个实施例,安全监控单元适用于利用机电制动设备进行电梯轿厢的制动,以在确定减速故障后将轿厢速度降低至顶端终端或底端终端的终端速度。顶端终端或底端终端的终端速度是指顶端终端或底端终端处的最高允许速度。顶端终端的最高允许速度可以是零速度,以避免在顶端终端处发生碰撞。如果电梯包括与电梯井道的底端终端相关联的电梯轿厢的安全缓冲,则底端终端的终端速度可以是允许缓冲冲击速度,即使电梯轿厢安全撞击缓冲的安全缓冲的最高允许结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力股份公司,未经通力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3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