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及其在鉴定侧耳属物种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3593.2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8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丽;李强;熊川;金鑫;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C12Q1/6869;G16B1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亚君 |
地址: | 61006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耳 线粒体 nad4l 基因 扩增 引物 及其 鉴定 物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及其在鉴定侧耳属物种中的应用,涉及遗传进化领域。该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上游引物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线粒体nad4L基因条形码对侧耳属进行分类鉴定的问题,该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特异性引物,可以一次性高通量对多个侧耳属物种进行扩增,为侧耳属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极大的便利;该引物的扩增产物大小为230bp左右,覆盖了nad4L基因大部分序列,既有足够的遗传位点用于物种区分鉴定,又可保证一个测序反应就能测完全部序列,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遗传进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及其在鉴定侧耳属物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线粒体是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能量制造机构,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工厂。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线粒体基因组是一种位于核外的胞质遗传系统,几乎仅遵从母系遗传,一般不发生重组,父本线粒体在受精过程中被迅速降解或此后不久在复制时被丢失了。线粒体基因组有相对恒定的进化速率,因此在种内水平及种间水平的分子生态学特别是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中,是广泛应用的主流分子标记。
侧耳属物种是食药用菌的重要组成部分。侧耳属分类上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含有几十个已被描述的物种。侧耳属中的许多物种被作为珍贵的食药用菌,如杏鲍菇、平菇、金顶侧耳等,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同时侧耳属子实体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萜类、甾醇、多糖等,被发现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调节免疫力等作用。由于侧耳属物种具有较少的可供区分的形态特征,同时部分形态特征变异较大,导致对侧耳属物种进行准确分类及鉴定变得非常困难,这限制了对侧耳属物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该引物可以一次性高通量的对多种侧耳属物种进行扩增,为侧耳属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提供极大的便利。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引物在鉴定侧耳属物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其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上游引物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上述的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在鉴定侧耳属物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在鉴定侧耳属物种中的应用,其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侧耳属物种的线粒体nad4L基因序列中的保守序列设计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
用所述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PCR扩增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若PCR产物中无非特异性扩增,则引物特异性良好;
用所述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PCR扩增待测物种线粒体nad4L基因,若PCR产物中无非特异性扩增,则该真菌为侧耳属物种。
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在鉴定侧耳属物种中的应用,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之间的扩增片段在200-300bp;引物序列中GC含量为40%-60%。
本发明的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在鉴定侧耳属物种中的应用,PCR反应时,30μL体系包括:
本发明的侧耳属线粒体nad4L基因的扩增引物在鉴定侧耳属物种中的应用,PCR程序为:95℃5min;94℃45s,56℃35s,72℃1min,35个循环;72℃延伸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3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