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驾驶公交车无感知支付方法及支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8058.6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燕楚;郭旭周;许小伟;孙昊;郭庆;胡鹏路;张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40;G06Q50/30;G07B15/02;H04W4/029;H04W4/3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淑静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驾驶 公交车 感知 支付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无人驾驶公交车无感知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乘客5G移动通信终端IMSI信息,确认时间、地点、乘客身份,包括:当乘客携带5G移动通信终端进入公交站台的5G基站覆盖范围后,从终端与基站之间交互的信息得到5G移动终端IMSI号码以及基站识别到用户移动终端的时间TIME,然后在核心网信令呼叫历史记录里查询该IMSI号码在该时间TIME的基站设备编号和基站ID,根据基站设备编号和基站ID与基站布设位置的关联关系,确定乘客当前所在位置;
乘客进行无感支付业务系统验证;
建立乘客5G移动通信终端与无人驾驶车公交车车载5G基站、站台5G基站距离关系算法模型,判断乘客是否上下车,包括:
(1)利用传播路径损耗模型计算得到5G移动通信终端和5G基站之间的距离,包括:
根据自由空间中电磁波传播模型,用如下公式计算空间的传播损耗:
其中Pr是基站参考信号接收功率,Pt是基站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Gt和Gr分别是基站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增益,λ是波长,i是5G移动通信终端与5G基站间距离,单位是米;
对数化得到传播损耗公式:
其中PL表示路径传播损耗,功率损耗与5G终端与基站间的距离i的平方成反比,当已知车载基站与站台基站信号频率时,可得到其波长,则可依据上式计算出5G移动通信终端与5G基站间距离;
(2)构建5G移动通信终端和车载5G基站、站台5G基站之间的距离关系模型,求得5G移动通信终端的坐标,包括:
根据步骤(1),估算得出5G移动通信终端距离车载5G基站距离i1,距离站台5G基站距离i2,对车载基站和站台基站进行实时测距,定义为距离d,同时得到车载5G基站和站台5G基站的坐标(x1,y1)和(x2,y2),根据最小二乘法在两基站相连所在直线上找到一个距离5G移动通信终端的距离最短的点,视作5G移动通信终端的坐标;
设直线表达式为y=ax+b,使用如下最小二乘法公式:
a=(N∑xy-∑x∑y)/(N∑x2-(∑x)2)
N表示基站数量,和分别表示x和y的平均值,确定该直线形式后代入i1、i2以及d计算5G移动通信终端的坐标;
(3)在车辆行进过程中,5G移动通信终端与车载5G基站距离i1基本不变,根据与不同站台5G基站之间的距离变化计算所得坐标的变化,得到5G移动通信终端的行动轨迹;
(4)当5G移动通信终端和车载5G基站之间的距离i在指定范围内变化,且5G移动终端在车载5G基站内持续时间高于设定时间阈值时,认为乘客在车上;
(5)根据与步骤(1)-(4)相同原理,利用乘客5G移动通信终端与车载及站台基站间的信号变化反向计算出乘客离开无人驾驶公交车和公交站台;
通过路径识别对已确定身份乘客进行无感收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无感知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得到乘客位置后利用北斗定位系统对5G移动通信终端进行位置核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80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