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假诺卡氏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8385.1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舫;王柏炀;郑艳丽;易犁;张桂敏;马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74 | 分类号: | C12N15/74;C12N15/6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假诺卡氏菌 遗传转化 微生物技术领域 大肠杆菌菌株 菌株遗传 细菌接合 质粒转化 质粒转移 外源DNA 接合 菌株 孢子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假诺卡氏菌株(Pseudonocardia sp.WBY129428)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首先将pSET152质粒转化到ETU(pUZ8002)大肠杆菌菌株中,然后通过细菌接合作用将pSET152质粒转移到假诺卡氏菌的孢子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外源DNA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导入到假诺卡氏菌菌株,并提供完善的假诺卡氏菌菌株遗传操作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假诺卡氏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放线菌是一类(G+C)含量高的生防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具有复杂的次级代谢系统,能产生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是新医药和新农药研制的源头,在植物病害生防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发现的上万种天然抗生素中,约7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假诺卡氏菌科是一类进化上相近,形态各异,胞壁肽聚糖含有Meso-DAP(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细胞水解液中含有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不含枝菌酸的放线菌。该科中极少有病原菌,是一类安全的微生物。该科的许多成员都能产生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生素酶类维生素等。但目前关于该科的报道较少,其遗传转化体系尚不成熟,阻碍了对于该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假诺卡氏菌的遗传转化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假诺卡氏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应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将外源DNA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导入到本技术所用到的假诺卡氏菌菌株,提供完善的假诺卡氏菌菌株遗传操作体系。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假诺卡氏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假诺卡氏菌置于CP培养基培养,获取孢子;
步骤2:将pSET152质粒转化至感受态细胞,并置于含抗生素的LB培养基培养;
步骤3:将步骤1获得的假诺卡氏菌孢子与步骤2获得的转化后携带有目的质粒的ET12567/pUZ8002大肠杆菌细胞混合,并置于ISP4固体培养基培养;其中Pseudonocardiasp.WBY129428菌的孢子和携带有目的质粒的ET12567/pUZ8002大肠杆菌细胞的数量均为4*107;
步骤4:将阿泊拉霉素和萘啶酮酸覆盖步骤3中的ISP4固体平板,继续培养。
进一步,步骤1中,将假诺卡氏菌置于固体CP培养基30℃培养4天,可在平板表面获取孢子。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感受态细胞为ET12567/pUZ8002感受态细胞,所述ET12567/pUZ8002感受态细胞在浓度均为25ug/mL的卡那霉素和氯霉素存在的条件下制备。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抗生素为卡那霉素,氯霉素和阿泊拉霉素的混合物。
进一步,步骤2中将转化后的感受态细胞培养至OD600达到0.4-0.6。
进一步,步骤3中在ISP4固体培养基培养12-13小时。
进一步,步骤4中将阿泊拉霉素和萘啶酮酸覆盖ISP4固体平板,晾干40min,30℃培养箱培养6天。
进一步,步骤2中将外源DNA片段构建至pSET152质粒中后,再进行后续遗传转化实验。
进一步,所述外源DNA片段包括启动子片段。
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假诺卡氏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在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假诺卡氏菌株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8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