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油浮渣的深度资源化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9859.4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0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邓双辉;王学斌;谭厚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浮渣 深度 资源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浮渣的深度资源化处理系统及方法。该含油浮渣的深度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设有含油浮渣进料口、生物质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的均质调节罐;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物料输送装置;设有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的水热液化反应釜;设有第四进料口、粗油出料口、上层混合液出料口和一次反应气体出口的一级旋流分离器;设有第五进料口、氢气进口和第五出料口的精炼器;设有第六进料口、高品质油出料口和二次反应气体出口的二级旋流分离器;设有氢气出口、含碳气体进口和天然气进口的氢气产生器;以及生物处理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油浮渣的深度资源化处理方法。本发明针对含油浮渣进行深度处理,使用范围广、效率高及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险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油浮渣的深度资源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集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的黑色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被称之为油泥,它的主要成分是油、泥和水。目前,国内石化炼油企业产生的含油废水的除油过程通常采用隔油、一级浮选和二级浮选流程。含油浮渣是石化企业在处理含油污水过程中,气浮单元所产生的一种末端危险固体废弃物。含油浮渣成分复杂,主要由各种固体颗粒、气泡和水形成的絮凝团,其本身的含水量很高,一般在90~99%,形态上呈半固体状态,流动性差。含油浮渣成分上主要包含各种表面活性剂、各种化学处理剂、絮凝剂、轻重质油、黏土矿物及细砂等物质,这些物质凝聚紧密,乳化絮凝严重,沉降性能差,且脱水十分困难。
目前,含油浮渣的处理工艺主要为先将其用板框压滤机或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后填埋、堆存或直接焚烧。含油浮渣的含水率较高,经过板框压滤机或离心脱水机脱水后成为浮渣滤饼,体积可大幅压缩,以去除其中的油类有机物,焚烧后的灰渣用土地掩埋法处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除尘、淋洗工艺处理,使其中的粉尘、氮氧化物、硫化物等达到排放标准后放空。
随着石化炼油企业的原油加工量的逐年增加,而且原油质量也变得趋于重质化、劣质化,相应的含油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类物质的含量迅速增加,污水处理厂中的气浮单元产生的浮渣量也在逐年增加。相应的,含油浮渣的后续处理也带来的巨大的成本投入和环境破坏。焚烧厂每年处理的含油浮渣量是一定的,含油浮渣量的逐年增加,使得石化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成本和人力来处理过量浮渣量。一方面,含油浮渣的外运不但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还会使得污染源进行转移,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含油浮渣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汽,造成后续设备的超负荷运行,能耗增大,污水处理不彻底。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浮渣的深度资源化处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浮渣的深度资源化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浮渣的深度资源化处理方法。该方法针对含油浮渣中石油烃类等有毒有害成分进行深度处理,且使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及处理效果好;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含油浮渣的水、油、泥三相分离和处理,回收含油浮渣中的几乎全部原油,还可以得到清洁的可燃气体,使得含油浮渣得到有效地资源化处理,大大降低含油浮渣处理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含油浮渣的深度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
设有含油浮渣进料口、生物质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的均质调节罐;
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物料输送装置,所述物料输送装置的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均质调节罐的第一出料口;
设有第三进料口和第三出料口的水热液化反应釜,所述水热液化反应釜的第三进料口连接所述物料输送装置的第二出料口;
设有第四进料口、粗油出料口、上层混合液出料口和一次反应气体出口的一级旋流分离器,所述一级旋流分离器的第四进料口连接所述水热液化反应釜的第三出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98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