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旋翼无人机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目标信号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1173.9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1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卓;李敬德;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B1/40;H04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侯永帅;胡时冶 |
地址: | 31403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人 机载 设备 地面 目标 信号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旋翼无人机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目标信号识别方法,属于通信侦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中通信侦查设备不宜长时间侦查、信号回传时间较长,地面通信侦察设备侦察距离近、信号处理时间长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旋翼无人机载设备接收外部实时目标信号,对目标信号的频段进行识别,根据识别频段对目标信号进行相应优化处理,然后将获得的优化处理信号放大后作为转发信号转发至地面设备;地面设备对转发信号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将获得的特征向量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信号与目标特征向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双重相关运算,进而获得信号类型和载体目标,完成目标信号识别。该方法应用了双重相关运算识别技术,目标识别精度高、且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侦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旋翼无人机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目标信号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侦察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非合作方通信信号的侦收、识别和分析,获取敌方通信活动规律,进而掌握敌方通信体制状态,确定目标辐射源方位。通信侦察装备根据装载平台的不同可分为固定站、车载、舰载和机载等不同的装载形式,各装载平台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根据任务使用环境来选择不同的装载形式。
目前,空中通信侦查设备例如固定翼飞机机动性较强,但无法对特定区域实现长时间侦察,且由于链路较长,侦察处理结果回传时间较长。地面通信侦察设备受装载平台的影响,无法充分起到实时通信侦察的作用。如固定站式或车载式通信侦察设备,由于此类装载平台的天线高度较低,受视距影响,通信侦察距离较近,且环境影响因素较多,信号处理需要较长的时间。
综上,有必要对空中通信侦查设备不宜长时间侦查、信号回传时间较长,地面通信侦察设备侦察距离近、信号处理时间长的问题进行解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旋翼无人机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目标信号识别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中通信侦查设备不宜长时间侦查、信号回传时间较长,地面通信侦察设备侦察距离近、信号处理时间长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旋翼无人机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目标信号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旋翼无人机载设备接收外部实时目标信号,对所述目标信号的频段进行识别,根据识别频段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相应优化处理,然后将获得的优化处理信号放大后作为转发信号转发至地面设备;
地面设备对接收到的转发信号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将获得的特征向量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信号与目标特征向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双重相关运算,获得信号类型和载体目标,完成目标信号识别。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旋翼无人机载设备,可侦查距离较远的外部实时目标信号(目标信号),然后经过其内置的处理器对所述外部实时目标信号进行优化处理,再将获得的微弱信号放大后转发至地面设备。上述方法能够使得地面侦查范围大大增加,旋翼无人机载设备能够连续、不间断工作,为地面设备进行目标识别提供真实、可靠的目标信号,使得最终获得的目标识别结果准确、稳定、可靠。
基于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识别频段对目标信号进行优化处理,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当目标信号的频段与转发至地面设备的转发频段属于同一频带时,先对目标信号进行变频,获得待转发频段信号,然后采用同频信号抵消方法,消除所述待转发频段信号中包含的与目标信号频段相同的同频信号,进而获得优化处理信号;
当目标信号的频段与转发至地面设备的转发频段属于不同频带时,先通过通带范围覆盖目标信号频段且不包括转发频段的带通滤波方法,消除所述目标信号中包含的与转发频段相同的信号,然后对获得的消除后信号进行变频,进而获得优化处理信号。
上述进一步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常采用的信号接收和转发分时工作,上述方案中信号接收和信号转发可同时工作,能够实现目标信号的连续侦察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11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