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及架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2722.4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6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庭羽;李经伟;邱绍峰;张浩;李加祺;林飞;杨震;刘高坤;焦博;黄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13/00 | 分类号: | B61K13/00;B62B3/02;B62B5/00;B62B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底板 车体框架 支撑柱 升降装置 移动式车体 轨道交通 支撑体 支撑座 车体 架车 车型 轨道交通车辆 连接支撑座 升降支撑座 移动式支撑 穿过 顶端设置 定位装置 列车车体 突出设置 向下延伸 行走状态 移动装置 支撑设备 主体结构 上表面 通用的 匹配 悬空 移动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中:包括车体框架、支撑座、升降装置、移动装置;支撑座包括支撑柱和支撑底板,支撑柱固定在支撑底板上表面,支撑底板位于车体框架的下方,支撑柱从车体框架中间穿过并向上突出设置,支撑柱的顶端设置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相互匹配的定位装置;车体框架上固定设有数个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穿过车体框架的主体结构并向下延伸连接支撑座的支撑底板,并分布在支撑柱的四周,用于在支撑底板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和支撑底板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之间升降支撑座。提出了一种可通用的列车车体支撑设备,对不同车体都可进行移动式支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列车检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对高铁、地铁、市域、磁浮等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进行支撑的移动式车体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列车的检修工作也将逐步增多,对检修工艺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大架修或高级修过程中,需将列车解编解体,车辆解体后需要借助支撑设备,将车体临时支撑,以便进入后续检修工作。
在传统的轮轨轨道交通领域,车辆解体时,将车体与转向架分离,然后主要借助工艺转向架将车体支撑。但是工艺转向架成本较高,而且只能对相对应的车辆车体进行支撑,不同的车型需要配备不同的工艺转向架,不能对不同车型的车体进行支撑,通用性差、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通用的列车车体支撑设备,对不同车体都可进行移动式支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不同车型的移动式车体支撑体,其中:包括车体框架、支撑座、升降装置、移动装置;
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柱和支撑底板,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支撑底板上表面,所述支撑底板位于所述车体框架的下方,所述支撑柱从所述车体框架中间穿过并向上突出设置,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相互匹配的定位装置;
所述车体框架上固定设有数个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穿过所述车体框架的主体结构并向下延伸连接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并分布在所述支撑柱的四周,用于在所述支撑底板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和所述支撑底板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之间升降所述支撑座;
所述车体框架下方还固定设置有所述移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还包括支撑垫块,采用软性材料,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垫块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支撑垫块上的定位装置为长条形定位块,其用于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架车位上的定位槽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为被动型升降装置;
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支撑车体时,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允许车体将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下降至所述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从而获得支撑;
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不支撑车体时,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将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从地面抬升至所述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从而可自由行走。
优选地,所述被动型升降装置包括框架上部分和框架下部分;
所述框架上部分和框架下部分相互套接,且两者之间固定设置有拉伸弹簧;
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支撑车体时,车体重量克服所述拉伸弹簧的张紧力将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下降至所述支撑于地面的工作状态位从而获得支撑;
所述移动式车体支撑体不支撑车体时,所述拉伸弹簧将所述支撑座的所述支撑底板从地面拉起至所述悬空于地面的移动行走状态位也即力平衡位置从而可自由行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27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