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防撞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6198.8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4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杰威;徐白;杨梦娜;吉起旺;薛波;顾桉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38 | 分类号: | B60R19/38;B60Q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宁馨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汽车 防撞杆 | ||
1.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防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伸缩部(1)和防撞预警部(2);
所述调节伸缩部(1)包括:
直杆状的机架(1.1),所述机架(1.1)杆面一侧上设置有被配置于与车体连接的吸附组件(1.2),杆面另一侧设置有主动连架杆(1.3)和从动连架杆(1.4),所述主动连架杆(1.3)一端与所述机架(1.1)通过电机驱动结构(1.5)连接,所述从动连架杆(1.4)一端与所述机架(1.1)通过从动支撑结构(1.6)连接,所述从动支撑结构(1.6)设置在所述电机驱动结构(1.5)下方,所述主动连架杆(1.3)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连架杆(1.4)另一端通过连杆(1.7)活动连接;
所述防撞预警部(2)包括:
直杆状的滑动杆(2.1),所述滑动杆(2.1)设置在所述主动连架杆(1.3)和所述从动连架杆(1.4)一侧并在一端与所述机架(1.1)垂直连接,所述滑动杆(2.1)设置在所述从动支撑结构(1.6)下方,所述滑动杆(2.1)上设置有滑块(2.2),所述滑块(2.2)穿过所述滑动杆(2.1)并在其上自由滑动,所述连杆(1.7)在运动过程中始终穿过所述滑块(2.2)中心;
所述滑块(2.2)远离所述机架(1.1)的一侧设置有伸缩件(2.3),所述伸缩件(2.3)穿过所述滑动杆(2.1)并在其上自由滑动,所述伸缩件(2.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2),另一端通过弹性组件与碰撞触发件(2.4)连接,所述碰撞触发件(2.4)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弹性组件形变方向平行的通道和放置报警装置的中空腔体;导电块固定件(2.5)一端与所述伸缩件(2.3)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碰撞触发件(2.4)内部的通道并设置有与通道内报警装置导电触发块对应的导电触发块;
所述主动连架杆(1.3)与所述连杆(1.7)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从动连架杆(1.4)与所述连杆(1.7)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滑块(2.2)中心与所述连杆(1.7)始终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主动连架杆(1.3)在所述电机驱动结构(1.5)的作用下呈圆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结构(1.5)和所述从动支撑结构(1.6)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1.1)上,所述电机驱动结构(1.5)包括电机(1.5.1)和锥齿轮(1.5.2),所述主动连架杆(1.3)固定连接在所述锥齿轮(1.5.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防撞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动连架杆(1.3)转动到与所述从动连架杆(1.4)不平行的时候,所述主动连架杆(1.3)和所述从动连架杆(1.4)构成的平面与所述机架(1.1)和所述滑动杆(2.1)构成的平面平行,两个平面隔空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和所述导电块固定件(2.5)均为弹簧,所述弹性组件由铁制成,所述导电块固定件(2.5)由铁锌合金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2.3)和所述碰撞触发件(2.4)截面相同且同轴设置,所述弹性组件在伸缩件和碰撞触发件之间沿伸缩件和碰撞触发件的边缘均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固定件(2.5)设置成多组不同长度,所述弹性组件形变长度一致时,多组不同长度的所述导电块固定件(2.5)上配置的导电触发块与通道内报警装置的导电触发块距离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所述主动连架杆(1.3)、所述从动连架杆(1.4)、所述连杆(1.7)、所述滑动杆(2.1)、所述伸缩件(2.3)和所述碰撞触发件(2.4)均是金属制成,均为圆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汽车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一端固定嵌入所述伸缩件(2.3)内部,另一端固定嵌入所述碰撞触发件(2.4)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61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手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