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同时实现分压和分质注入的装置及其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8438.8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4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斌;王晨;傅程;李晓慧;宋兴良;逯春晶;付思强;张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7/06;G01L11/00;G01N11/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曹爱华 |
地址: | 163319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实现 注入 装置 及其 实验 方法 | ||
1.一种可同时实现分压和分质注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可同时实现分压和分质注入的装置包括外筒(1)、套管(2)、多组扇叶(3)、转轴(4)、压力传感器(6)、转速显示器(7)、数显粘度计(10)、DSP控制模块(11),外筒(1)、套管(2)、转轴(4)同心共轴设置,多组扇叶(3)通过相应的支撑支架(5)依次等间距安装在转轴(4)上,每组扇叶(3)由三个扇叶与扇叶固定套转动连接构成,三个扇叶均匀分布在扇叶固定套周围,每个支撑支架(5)由支架固定套(14)及与其转动连接的三根可伸缩杆构成,扇叶固定套、两个支架固定套(14)均嵌套固定在转轴(4)上,每组扇叶与两个支撑支架(5)连接,扇叶固定套位于两个支架固定套(14)之间,每个扇叶的一侧均转动连接一根所述的可伸缩杆,多组扇叶(3)靠近外筒(1)出口端设置,套管(2)从外筒(1)出口端插套在多组扇叶外;外筒(1)出口端装有压力传感器(6)和数显粘度计(10),压力传感器(6)和数显粘度计(10)通过传输线(13)与感应板(12)连接,感应板(12)上设置微处理转换器和接收发射器,感应板(12)与其下面的DSP控制模块(11)相连接;
在初始状态时,套管(2)嵌套在所有组扇叶的周围,套管(2)内壁与扇叶边缘相贴附,扇叶在套管(2)压力的作用下,处于未展开的状态,通过调整套管(2)与转轴(4)上固定的所有组扇叶的重合程度,控制各组扇叶(3)是处于闭合状态或是处于展开状态,改变注入的溶液通过各组扇叶(3)所在截面时的过流面积,从而改变注入的溶液的压力;处于展开状态的扇叶组数越多、转速越快,最终从外筒(1)出口端流出的聚合物分子量越小;
所述的转轴(4)与电动机(8)相连,电动机(8)通过调速器(9)依据转速显示器(7)的数值进行转速的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实现分压和分质注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伸缩杆由三节伸缩筒滑动连接构成,由上到下分别为第一节伸缩筒(15)、第二节伸缩筒(16)、第三节伸缩筒(17),弹簧(18)设置于第三节伸缩筒(17)内,第一节伸缩筒(15)具有外凸的圆球,第二节伸缩筒(16)的筒壁有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同时实现分压和分质注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叶(3)有五组。
4.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同时实现分压和分质注入的装置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注入溶液前,根据预期的外筒(1)出口端与外筒(1)入口端的节流压差确定所需要展开的扇叶的组数,并使所有组扇叶均位于套管(2)内;
步骤二:向外筒(1)内注入溶液;
步骤三:改变套管(2)内扇叶组数,控制处于闭合状态的扇叶变为展开状态的扇叶组数逐渐增多,当处于展开状态的扇叶组数发生变化时,注入的溶液通过展开状态扇叶所在截面的过流面积发生变化,且处于展开状态的扇叶组数越多,外筒出口端与外筒入口端的节流压差越大;
步骤四:根据最终要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确定展开的扇叶的转速;
步骤五:通过调速器(9)对电动机(8)进行调节,调节转轴(4)转动的快慢,转速范围为0—2000rpm,直至转速显示器(7)上显示的转速与预期相符合;当处于展开状态的扇叶转速发生变化时,注入的溶液通过展开状态扇叶所在截面时受到机械剪切作用,聚合物的分子量发生改变,且处于展开状态的扇叶组数越多、转速越快,最终从外筒出口端流出的聚合物分子量越小;
步骤六:建立聚合物溶液特性粘数与聚合物溶液粘度间的关系;
特性粘数值[η]其定义为粘数或对数粘数在无限稀释时的外推值,采用“一点法”计算得聚合物溶液特性粘数,在一个浓度下测定增比粘度ηsp,直接计算出特性粘数[η]值;“一点法”求[η]的方程:c为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其中ηr为粘度比,η0为纯溶剂的粘度,η为同温度下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步骤七:建立聚合物分子量与聚合物溶液特性粘数的关系,最终在计算机上实时显示聚合物分子量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84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