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救生功能的无人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9741.X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6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江涛;陈汇资;罗均;彭艳;蒲华燕;谢少荣;李小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B63C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翊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5 | 代理人: | 付红莉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救生 功能 无人 | ||
本发明属于无人艇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救生功能的无人艇,包括在无人艇上依次连接的引导机构、抱紧机构、带回机构和回位机构;引导机构和抱紧机构设置在艇体的侧面,艇体侧面和抱紧机构上均设有供引导机构水平穿过的通孔,带回机构设于艇体甲板上,回位机构固定在带回机构上,带回机构与抱紧机构之间软连接;艇体甲板上还设有与带回机构相配合的休息区。通过引导机构将艇体周边的溺水人员引导至艇体侧面,利用抱紧机构对溺水人员进行抱紧,利用带回机构将溺水人员从艇体侧面运送至艇体甲板上,并转移至休息区,利用回位机构将抱紧机构中的活动板进行回位,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反复使用和连续的多人救援,提高本发明的利用率和救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艇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救生功能的无人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溺水人员的救援工作基本上还是依靠救生员等人力资源,但是由于国内湖泊众多,当有人选择在没有救生员的场合游泳时,一旦溺水,生还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在那些没有救生员或者救生员在受限于没有设备的场合下,能对溺水的人员提供一种自动化救援方式显得特别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救生功能的无人艇,在救生员或救生设备设备受限的情况下,对溺水人员实施有效救援。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救生功能的无人艇,包括在无人艇上依次连接的引导机构、抱紧机构、带回机构和回位机构;引导机构和抱紧机构设置在艇体的侧面,艇体侧面和抱紧机构上均设有供引导机构水平穿过的通孔,带回机构设于艇体甲板上,回位机构固定在带回机构上,带回机构与抱紧机构之间软连接;艇体甲板上还设有与带回机构相配合的休息区。
进一步地。引导机构包括在艇体内水平设置的引导气缸,引导气缸的气缸臂输出端连接有引导杆,便于溺水人员进行抓握;引导杆水平穿过艇体侧面和抱紧机构上的通孔。在识别到艇体附近的溺水人员时,引导气缸启动,通过引导气缸的气缸臂带动引导杆穿过通孔向艇体侧面伸出,便于溺水人员通过抓握引导杆向艇体侧面靠近;待溺水人员抓握引导杆后,引导气缸的气缸臂回退,将溺水人员带至抱紧机构。通过设置的引导机构,便于将溺水人员引导至艇体侧面的抱紧机构进行下一步救援。
进一步地,抱紧机构包括设置在艇体侧面的旋转板,旋转板的上端与艇体甲板转动连接,旋转板外侧面上卡接有活动板,旋转板的下端固定有与活动板相配合的踏板;艇体内设有与旋转板相配合的翻转气缸,翻转气缸通过翻转气缸臂与旋转板的内侧面相连接;抱紧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旋转板上的抱紧电机和与抱紧电机固定连接的抱紧件,抱紧件与活动板相配合,抱紧件跨越活动板固定在旋转板上,便于在抱紧件将溺水人员抱紧时,将溺水人员固定在活动板上。
进一步地,抱紧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弧形杆,两个弧形杆的两个端部之间分别固定有固定筒和U型杆;即两个弧形杆平行设置且与固定筒相垂直,两个弧形杆的一端与分别固定筒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弧形杆的另一端与U型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固定筒与抱紧电机的电机杆固定连接;弧形杆与U型杆的连接处设有上感应器;旋转板上设有与上感应器相配合的下感应器。
进一步地,带回机构包括设于艇体甲板上的转动板,转动板紧邻休息区的一侧与艇体甲板转动连接;转动板上设有带回电机和带回拉绳,带回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带回电机上,带回拉绳的另一端与活动板固定连接;带回机构还包括设于艇体内并与转动板相配合的顶起气缸,顶起气缸位于转动板远离休息区的一侧底部,顶起气缸的活塞杆与转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回位机构包括固定于转动板上的定滑轮、回位电机和卡接于转动板上的回位板;还包括回位拉绳,回位拉绳一端与回位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定滑轮与回位电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旋转板和转动板上均设有与活动板相配合的滑槽;在旋转板与转动板为对齐状态时,旋转板和转动板上的滑槽平齐对接;回位板卡接在转动板的滑槽内,与活动板相比,回位板始终设置在靠近回位电机的一侧;回位板上靠近活动板的一端设有带回电机的感应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97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