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0528.0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1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实;刘海涛;赵庆良;季荣;吴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松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器 试验设备 测试样件 样件 柴油机颗粒 捕集器 积碳 进气口 尾气出口管 测试 再生 变径结构 变径连接 测试周期 温度梯度 预热处理 再生条件 试验 口径 升高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设备及方法,试验设备包括燃烧器和DPF测试样件;燃烧器的尾气出口管径小于DPF测试样件的进气口的口径;燃烧器与DPF测试样件之间通过变径连接。试验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一、对DPF样件进行积碳;二、DPF样件预热处理;三、DPF样件入口升温,DPF再生;四,模拟DTI工况进行测试;五、对DPF样件内的积碳完全再生。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设备及方法,试验设备采用变径结构,使DPF内温度梯度大幅升高;测试方法能准确的模拟进行DTI试验,测试周期短,测试结果更能反应DPF测试样件在极限再生条件下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柴油机系统当中,在国六法规实施后将必须采用DPF。当DPF对颗粒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对其进行再生,以清除DPF中的碳颗粒,否则会造成排气系统堵塞,而影响车辆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而再生过程进行中,如果车辆突然遇到急刹车情况,即发动机突然降到怠速工况(DTI=drop to idle)时,由于DPF再生碳烟进行燃烧,温度很高,车辆急刹车会导致排气流量瞬间降低,而热量无法被快速排出,此时对DPF的耐热考核非常严苛,因此,DTI试验是考核DPF的必要测试内容之一。当前针对DPF的DTI测试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进行的,测试周期长,而且大排量发动机排气流量非常大,DTI测试时温度梯度相对不高,对DPF考核结果来说并不严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设备及方法,试验设备采用燃烧器作为碳烟发生装置,并将燃烧器的尾气出口管径设计成小于DPF测试样件的入口口径,然后通过变径连接;使温度梯度大幅升高,对DPF的考核更为严苛;测试方法能准确的模拟进行DTI试验,测试周期短,测试结果更能反应DPF测试样件在极限再生条件下的性能。
一种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设备,它包括燃烧器和DPF测试样件;所述燃烧器的尾气出口管径小于DPF测试样件的进气口的口径;所述燃烧器与DPF测试样件之间通过变径连接。
所述变径用于使尾气进入变径后气充不均匀,进而使DPF中心部位积碳较多,靠近外周的部位积碳较少,最终积碳燃烧时,DPF的中心部位与外周部位有较大的温度梯度。
一种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一、启动燃烧器,产生碳烟,设定气体流量为积碳工况流量,对DPF样件进行积碳;二、控制燃烧器尾气温度,设定气体流量降低为正常工况流量;使其对积碳完成后的DPF样件进行预热处理;三、控制燃烧器尾气温度,设定气体流量维持为正常工况流量,将DPF样件入口升温,DPF开始再生;四,使燃烧器处于非着火状态,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将空气加热通过燃烧器送至DPF测试样件中,此时,设定气体流量降低为怠速工况流量,降低DPF样件入口温度并维持在怠速温度,进行DTI测试;五、对DPF样件内的积碳完全再生。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的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设备及方法,试验设备采用燃烧器作为碳烟发生装置,并将燃烧器的尾气出口管径设计成小于DPF测试样件的入口口径,然后通过变径连接;使温度梯度大幅升高,对DPF的考核更为严苛;测试方法能准确的模拟进行DTI试验,测试周期短,测试结果更能反应DPF测试样件在极限再生条件下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TI试验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松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松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0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