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承插焊端试压密封结构及其试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1297.5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5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部;蒋威;郑积泉;陈宗杰;曾南强;吴春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G01N3/12;G01N3/02;F16J15/06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勇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承插焊端试压 密封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阀门承插焊端试压密封结构,所述试压密封结构包括一试压块体,所述试压块体的一端面设有环状凸颈,环状凸颈与试压块体同轴设置,所述试压块体的另一端面开设有一工装定位孔,环状凸颈上开设有一第一环形凹槽,环状凸颈内开设有多个的孔洞,所述孔洞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第一环形凹槽中安装有一第一密封圈,所述试压块体的一端面开设有一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靠近所述环状凸颈,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安装有一第二密封圈,所述试压块体的一端开设有一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环状凸颈,且第一通孔与所述工装定位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孔洞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本发明密封效果好,保护试压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阀门承插焊端试压密封结构及其试压方法。
背景技术
阀门作为流体输送系统中的主要控制部件,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核电、冶金等各个领域。为了生产和工程建设的安全,阀门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试压及检漏工作。常见阀门的连接方式包括法兰连接、对夹连接、焊接连接、承插焊连接、螺纹连接、卡套连接、卡箍连接、自密封连接等。目前,承插焊连接的阀门压力试验通常在顶压式压力试验台上进行,由液压顶缸提供顶紧压力,端面用橡胶垫或O型圈进行密封,压力越大的阀门,需要越大的顶紧压力实现密封效果,顶紧压力直接作用于阀门两端,容易使被试阀门产生的变形量过大,阀门关闭件无法到达密封位置,影响密封试验效果。过大的顶紧压力还易使端面密封材料(橡胶垫或O型圈)损坏,对试压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阀门承插焊端试压密封结构,不仅能有效地实现密封还能避免传统试压方法产生的不良结果,保护试压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阀门承插焊端试压密封结构,所述试压密封结构包括一试压块体,所述试压块体的一端面设有环状凸颈,所述环状凸颈与试压块体同轴设置,所述试压块体的另一端面开设有一工装定位孔,所述环状凸颈上开设有一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环状凸颈内开设有多个的孔洞,所述孔洞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中安装有一第一密封圈,所述试压块体的一端面开设有一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靠近所述环状凸颈,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安装有一第二密封圈,所述试压块体的一端开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环状凸颈,且第一通孔与所述工装定位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孔洞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凸颈的端部设置有向内倾斜的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试压块体为圆环柱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试压块体的另一端面开设有一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靠近所述工装定位孔,所述第三环形凹槽中安装有一第三密封圈。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阀门承插焊端试压密封结构的试压方法,所述试压方法需采用所述的阀门承插焊端试压密封结构,所述试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安装一试压测试结构,所述试压测试结构包括:左固定挡板、圆柱形导轨、活动挡板、顶杆、右固定挡板以及顶紧油缸;将两个圆柱形导轨的一端固定在左固定挡板的上端和下端,将活动挡板的上端和下端套在所述两个圆柱形导轨上,将顶杆一端顶在所述活动挡板中部,所述右固定挡板的上端和下端与两个圆柱形导轨的另一端固定,所述顶紧油缸设置于所述右固定挡板上,且顶紧油缸的伸缩杆与所述顶杆的另一端连接,顶紧油缸使得顶杆推动活动挡板向左移动;所述左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一面均设置有一定位凸起块,且左固定挡板的定位凸起块和活动挡板的定位凸起块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定位凸起块与所述工装定位孔相匹配;所述定位凸起块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左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侧壁上均开设有打压孔,且打压孔与所述定位凸起块上的第二通孔相贯通;
步骤2、将两个试压密封结构安装于左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之间,将阀门设置于所述两个试压密封结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未经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12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